第(1/3)页 扶苏的问题让萧何不知所措。 不过,萧何心思玲珑,很快明白了扶苏的意图,于是把会面刘邦众将的实情,告知了扶苏。 扶苏听后,暗暗欣喜,但没有表露太多。 “既然萧先生有意为天下人做点实事, 扶苏便相信萧先生的诚意,至于他们的事,就交给我昆弟回来处理吧!”扶苏神色淡然的说道。 萧何心里暗舒了一口气,拱手道:“秦王英明。” “好了,客套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扶苏摆了摆手, 道:“今日唤你来,还有一件事,不知是否可行。” 这件事,赵昆曾向他提起,他倒是想听听萧何的意见。 虽然萧何也是刘邦旧臣,但有了之前那事,他相信萧何应该懂得识时务。 而萧何听到扶苏的话,却有些思绪万千。 自己会面曹参和樊哙之事,尽管已经很保密了,结果还是被扶苏的人得知。 这说明,自己还没取得秦国方面的信任,若不谨慎对待,怕是凶多吉少。 可是.... 究竟什么事呢? 居然把自己叫来! 难道与科举和报纸有关? 心中挂着疑虑,萧何再次拱手道:秦王说的是科举制的事吗?” 这萧何果然不错,扶苏看着他,点头道:“嗯,是有些关系,不过现在不是讨论那个的时候。” 说完, 抬手指了指桌案:“看到本王眼前这堆积成山的奏折了吗?” “这.....” 萧何定睛瞧了瞧,不明所以,便没有开口。 扶苏沉吟道:“本王毕竟是人, 人力有限,怎能时时关注到这奏折这事?” “而且这奏折中,那些是急需要处理,那些可以放在后面,却是没有分出。” “这样,本王很是头疼....” 在秦国新建的时候,赵昆就有组建内阁的想法,可大秦刚刚安定,他却没有立即实行。 如今匈奴破灭,大秦的外患已经解决。 是时候发展新思路了。 扶苏的问题,正是赵昆想问的。 他不想自己继位的时候,整天锁在皇宫里处理政务,他想提前布局内阁的班底。 但萧何对扶苏的话,却更加疑惑了:“启禀秦王,恕臣愚钝,没有明白您的意思,可否明示?” 这家伙, 还正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 昆弟不是说,行此事之前,先找人商量吗? 难道这萧何不适合? 要不要将陈平找来? 算了, 再提醒一次吧,实在不行,再找张良和陈平商议。 打定了主意,扶苏又接着道:“本王想建立一个机构专门处理全国政务的府衙,这个府衙独立于丞相府之外,主要职责是审阅全国奏折,并给出意见,让皇帝着重处理!” 独立于丞相府之外的府衙? 莫非秦王打算分权? 如果是这样的话,丞相府的职能怕是大大缩减,可有可无啊! 想到这,萧何吓了一跳,有些担忧的问:“新府衙之事,会不会太仓促了?” “还有就是,朝臣们处理事务时,会不会出现隐瞒的情况,若发生隐瞒,皇帝不知,那就要出问题了。” “所以,秦王可能还要建立一个监督的机构,以用来监视新府衙的奏折审阅。” 听到这话,扶苏略微思忖了片刻,道:“监督机构自然要成立,就从三司那里抽调人手。” “既然有监督机构,那么只需要制定出一套秩序即刻。” 萧何点头道:“有新府衙处理全国政务,同时又有监督机构审查,如此一来,无论是秦王监国,还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都会轻松许多。” “不过。”说到这,他话锋一转,接着道:如今朝廷中文官有些缺,这个新府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集齐人才能创办。” “嗯,不错。” 扶苏见萧何接连讲出他心中的想法时,不由露出满意的笑容。 同时,也有些忍不住惊讶。 这萧何竟然能够想得这么全面,甚至与赵昆书信里的内容大致吻合,当真不愧国相之才。 这才点一下,他就能大致完整的想出来。 组建内阁的事情交给他来做,扶苏很放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