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可是...... 那小子的土豆和红薯都保密得紧,该怎么弄到呢? 想到这,嬴政脑中灵光一闪,目光灼灼的看向王离......那小子跟王离走得近,据说围起来了一个村落,不许外人入内......莫非土豆红薯就在那个村落?! 没错! 绝对是这样! 王离这家伙五谷不分,怎么可能想到余粮的问题,除非他亲眼见过百姓有余粮! “哈哈哈!” “很好!” 嬴政忽然哈哈大笑,引得众人一片惊诧。 似乎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尴尬,嬴政收敛笑容,然后走到王离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王离,你说得很好!” “???” 众人懵逼。 什么情况这是? 明明说得狗屁不通,怎么就很好了? 陛下这是糊涂了吗? 就在众人一头雾水的时候,嬴政负手,朗声道:“诸位爱卿,朕有一件事,一直没告诉你们!” “嗯?” “朕的儿子赵昆,为大秦带来了祥瑞粮种,可亩产两千斤以上!” “什么!?” 众人哗然。 郑国眼中带着神采奕奕的目光,激动道:“陛下!这可是真的?” “绝无虚言!” 嬴政微微一笑,旋即望向李斯:“这件事,李左相也知晓。” “这......” 听到嬴政的话,众人齐刷刷的望向李斯,李斯心头一震,暗呼不妙.......陛下这是要推公子昆上位了吗? 是的,嬴政想到的办法,就是让赵昆从幕后转到前台。 既然他想造反,那就让他暴露在‘始皇帝’面前,无反可造。 王离的粮食之说,给了嬴政新思路,他可以利用红薯、土豆,给赵昆封赏。 只要封赏了赵昆,赵昆就会被‘始皇帝’专注,以后有好东西,‘始皇帝’就能顺理成章的征用。 这简直是一条绝妙的主意! 还没等李斯开口,嬴政又想到了一条,补充道:“除了高产粮种,赵昆还敬献了‘屯田法’,为大秦解决了国库危机!” “什么!?” 郑国第一个惊讶出声:“陛下.....陛下给出的那屯田法,便是出自公子昆?” 嬴政脸上的笑容,无比的灿烂:“没错,之前没告诉众卿,是那小子年纪还小,朕还没考虑让他为国效力,现在国家有难,那小子责无旁贷!” 听到这话,书房内的众臣,又是一阵哗然。 那屯田之法,所有人都已经看过,并且知道了,今年春耕将会全面实施。 这.....这公子昆究竟师出何人?竟然能有此等能力? 比起高产粮种,屯田法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毕竟高产粮种无法短期收益,而屯田法可立竿见影。 大秦花了十年时间,横扫六国,本来期望天下一统后,百姓能安居乐业。 但接连的战争,以及徭役,让大秦的百姓越发艰难,以至于国家局面越来越坏。 这就证明了治理天下的难处。 而且,这么大一片土地,之前没有任何管理经验,所有的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但大秦能走到今天这种局面,已经说明了他们过河的方式不对。 可屯田法在郑国看来,就是一条强国之策。 虽然晚,但很及时。 有了这屯田之法,或许能让大秦走出困境。 所以,就目前来看,郑国更看重赵昆的治国之才,而非献粮之功。 “陛下,公子昆为国为民,实乃国之栋梁,且年纪尚轻,当着重培养才是!”郑国上前一步,恭敬说道。 能让郑国如此评价,嬴政也十分惊讶。 看来,暴露了自己儿子的底牌,也不是坏处嘛,至少有支持者了。 念头至此,嬴政扫视众人道:“之前赵昆救治通武侯,朕还没奖赏,如今又立新功,诸位爱卿觉得,朕该如何赏赐赵昆啊?” “陛下,大秦依法立国,以功劳来说,公子昆足以封侯!” 话音刚落,郑国再次拱手道。 嬴政微微颔首,然后望向李斯、冯去疾等人。 李斯和冯去疾互相对视,心中戚戚,只是迟疑了一瞬,便拱手道;“臣附议!” “臣等复议!” 李斯和冯去疾表态了,蒙毅等人也跟着表态。 只有王离还处于宕机状态,他知道自己闯祸了。 可嬴政根本没理他,只是大手一摆,下令道:“来人,传朕旨意,让任嚣亲赴东欧,安抚东欧土民,另让会稽郡太守停止开垦与东欧接壤处荒地!” “待高产粮种入会稽,再施行耕种!” 说完,又环视众人,朗声道:“我儿赵昆,为国为民,功绩卓著,朕要亲自封赏!” “天佑大秦!” “陛下圣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