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等到房子装修完,口袋也瘪了,他再次出门拼搏。 朋友们都说他傻,在老家买套房子,还豪华装修,攒了这么多年的钱全贴进去,到头来自己还没时间住。 他傻吗? 他总是一笑置之,因为那时候的他已经全明白了。 他才三十岁,往后有的是时间,但快到六旬的父母,还能有多少时间? 年轻时候的操劳,让他们远比同龄的城市人看起来苍老,再不享受享受,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丘泽啊,不过你还是有个毛病,得改。”李振山突然说。 大家纷纷侧头望去。 李丘泽同样看过去,认真点头,大伯有教诲,他虚心受着就是。 “你是有很多想法,有眼界,也有行动力,但是你没有长远的规划。” 李振山收敛笑容,严肃道:“前一阵儿志红来的时候,咱们谈到养鸡,你当时的建议就非常好,我仔细琢磨过,是个长远发展的路,可让你去干吧,你又不愿意。 “还有这次,既然是这么赚钱的买卖,为什么又突然把车卖了不做呢?三个月能赚到一万块,你继续干下去,哪怕只能干个一年半载,那也不是一笔小钱呀,用生意人的话说,这叫第一桶金,手里握着这笔钱,你以后做什么都方便些。 “难道不比你去广州跟你小舅学修空调好?他一年能给你开多少钱?那也不算什么很深奥的技术吧?” 堂屋里的众人听得频频点头,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这番话直指要害。 之前在场不少人就在想,既然是这么好的买卖,为什么又不做了呢? “振林和梅芳,你们说呢?修空调那门手艺,我信它可以糊口,但是将来真想要靠它养家,应该会很吃力的。”李振山问道。 李振林下意识点头:“大哥你说得对。” 郑梅芳也跟着附和了一下。 那时候不是没办法的事情么,总不能让儿子跟着他们种田吧?他们也没想到儿子有这能耐呀。 大家伙儿又把注意力转回李丘泽身上,想听听他怎么回答,哪知这小子突然笑了。 “大伯,我没想去广州啊。” 嗯? 这话一出口,别人还没怎么样,李振林和郑梅芳同时眼珠一瞪,直觉告诉他们,这臭小子又要整幺蛾子了。 “噢?”李振山诧异,指了指小弟两口子,“不是都跟你爸妈说好了吗?” “是啊。可大伯你刚才不也说了吗,那事没什么发展前途,这段时间我也想了挺多的,还是准备……去读书。” “又读书?” 不知为何,听李丘泽这么一说,在场很多人都吓了一跳。 有些人嘴唇翕合,差点就没顺嘴来一句:“你可算了吧!” 你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啊。 这么多年,这么多学校,还不够证明吗? 现在倒也同样证明了你确实有点别的才干,做买卖似乎是一把好手,那就应该沿着这条路好好走下去嘛。 这个社会毕竟与他们当年不同,没读书还不可怕,没钱才是真的可悲。 “读书,上哪儿读?!”李振林没好气地呵斥了一句。 初中读三个学校,高中两个,县里还哪有学校能收你? 郑梅芳也苦笑摇头,不是他们不愿意给孩子读,是真的没地方读了。 “浙江。”李丘泽望向父母,从裤兜里摸出了那张报名表。 “浙江?”所有人都一脸愕然。 李振林上前两步,抓过他手里的纸,低头打量了一番,怔了怔:“技校?” 不少人也跟着凑了上去。 “噢,原来是技校啊。诶你还别说,学门手艺,也是个出路呀。” “不错嘛,难得丘泽现在思想认识上来了,有这个打算,我觉得可以啊,有个一技之长傍身总归是好事。” “名已经报了?八千五百块?” “丘泽,你这……这么大的事,怎么也不跟家里商量一下?” “这孩子,你是准备先斩后奏啊。” “我说各位,你们是不是忽略了一个重点,丘泽刚拿出一万给他爸,现在又交了八千五报名……天呐,丘泽,你到底赚了多少钱啊?” “钱”永远是一个醒目的字眼,总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