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7.47 法兰西公国与“加洛林文艺复兴”-《重生维京海盗王》


    第(3/3)页

    其次,在ad751年,加洛林王朝建立。极端富庶的法国人开始了黑暗中世纪的第一次“文艺复兴”,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

    在绝大多数人民都还在为一日三餐,车马房屋奋斗的黑暗中世纪,加洛林王朝的统治者“查理·加洛林”已经成功的让每一户法兰西人吃饱,喝足。

    马舍里有马,牛舍里有牛。

    看着国库中几乎堆积到天棚之顶,甚至部分已经氧化变黑的银币,他的心中有了新的梦想。

    他要让这个国家中的每个人都识字。

    第一步,就是改革字体。

    花费重金请来西大陆近半的学者,查理大帝连同这些学者一起,经过数年的研究,将繁琐的拉丁文字改造成了一种更加利于学习的各式。

    一句话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一句话的结尾加一个巨号。

    这项震古烁今的伟业,正是来源于“加洛林文艺复兴。”

    制定好更加规整且简单的语言,下一步就是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查理大帝想到的是此时已经遍及全国的“圣主教会”。

    然而宗教和国家始终是两种概念。身为国王,他可以无障碍的命令臣子,但是想要对修士们下命令,这需要更多的努力。

    查理大帝采用的是迂回战术。

    他首先收集世界各地散落的有关圣主教的传说,结合各地教会中既然不同的《圣经故事》....经过学士们的仔细整理,用法语整合出了全新的《圣经》。

    这本圣经堪称是对圣主教历史的统一集成。

    其中详细阐述了从公元前1350年“出埃及记”;到公元前537年波斯人攻占巴比伦王国,犹太人重回故土;再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时期犹太人编纂的希伯来圣经故事...再到罗马时期圣主教在宙斯12神殿中艰难发展。

    这一本被称之为“旧约”的圣经一经问世,立刻被圣主教封为至宝。

    查理大帝将这本用“新语言”编纂的圣经推广下去,修士们自然接受了这名为法语的新语言。

    这就为日后修士们创立教会学校,提供了丰饶的土壤。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