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缝隙-《明国万历》


    第(1/3)页

    张鲸这厮朱翊钧还是有印象的。

    如果不是张宏离去前的求情,他还真没想起此人,想到此人的莽劲,说不定给他办成了呢。

    没有想到的是,此人没有半丝叫苦,直接表明忠心,一定把事情办成。

    人才啊,等他回来,一定大用。

    “外头的新政课,有士子闹事吗?”朱翊钧突然问道。

    要论如今何人最会闹事,必定是士子无疑了。

    “当然有,不过那何文书到真是个胆大的。”李现感叹一声,又跟着解释。

    “有几个举子考他,他不理,只讲新政,士子们我行我素,有人不来他也不管,奴婢都以为他胆小怕事,对新科士子唯唯诺诺。”

    “吞吞吐吐,卖什么关子。”

    见提起了皇爷的兴趣,李现这才直接说道。

    “过了几日,那人最后发卷子,让新科士子们答,最稀奇的是,此人只有优和劣两个结语。

    他说诸位都是国家储才,些许题目对于诸位是唾手可得,毫不费力,写的好是应该,所以没有写的中等之说法。”

    此话朱翊钧认同,这些把八股文都能做出花来的人,只要真心学新政,写的让人惊叹才是常情。

    写的稀松,必然就是内心不赞同的人了。

    “考的都是什么内容?”

    “都是何文书自己编写的衙门之事,每日都跟士子们讲,奴婢看了,上面写的直白,尽是地方拖延新政的手段,该如何应对的方法。”

    “拿来朕瞧瞧。”

    李现猜到皇上可能会要看,早已让人准备。

    只看了两眼,朱翊钧就断定此人是干吏,言之有物,哪怕他没有接触过衙门之事,也能一目了然,仿佛亲历过一般。

    “可惜了。”

    “的确可惜。”李现一脸的认同。

    “如此才干,不可不用,就让他专办新政讲学,不光新科士子要学,翰林院的士子们也要去学。”

    “去请先生,内阁,余师傅,吏部尚书来。”

    等五人齐至。

    “朕学政以来,懂了一个道理,国家大事,莫过于安民,欲安民又必意于牧民之官员。”

    众人称赞,此道理虽然简单至极,但是真能懂的人却少之又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