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荣耀-《明国万历》


    第(2/3)页

    “原来如此。”朱翊钧恍然大悟。

    见皇帝对此有兴趣,张居正讲的越发细致。

    最后,说道关于弹劾官员建安知府的事,张居正更为慎重。

    有些地方,因为情况复杂,税课无法正常征收,所以附加到正赋中,虽违背了制度,却也是地方妥协的手段。

    强制要求照章办理,反而劳民伤财,最后适得其反。

    朱翊钧点点头。

    毕竟他前世也是做到公司高层的位置,多少能理解张居正的意思,地方官员做事需要变通。

    懂变通的官员,有时候并不是怠政,反而强行要求按章办事的官员,才是懈怠能力不足。

    对这些事务的处理,例如每地折纳银多少合理,官员变通手段是否合情。

    如果不是对各地了如指掌,对政务熟练的朝臣,是难以分辨这些地方事宜的。

    “幸有先生矣。”朱翊钧夸赞。

    张居正答谢。

    看到张居正离开的背影,朱翊钧失去了继续翻阅奏疏的兴致,冯保在司礼监差事繁忙,送了朱翊钧离开。

    出了文华殿,朱翊钧随意走动,到了皇极门一侧的阁楼,这里登高可以眺望文华殿,内阁,依稀还能看到六科值房。

    眼帘所见,是大明国的中枢所在。

    朱翊钧近段时间,勤学政事,翻看了嘉隆两朝的奏疏事宜,原来嘉靖九年,大学士桂萼就改革创立了“一条鞭法”,并获得了皇帝的支持。

    执政途中,因为各地阻力,到底没有执行下去。

    终嘉隆两朝,提出改革的大臣并不少,最后的结果都是无疾而终。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愁。”

    朱翊钧长叹一声。

    偌大的帝国,竟找不到可以掌舵的人,让这艘古老且破旧的巨船,在波涛的海浪中前行。

    又有谁能想的到,亿兆子民的明国,在万历朝后,二十几年就亡国了。

    “着。”

    身旁的太监立马上前跪下听旨。

    “礼部设大典仪式,务必备至妥当,请张先生平台召对,以示天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