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现在风头正盛,也算在东瀛有一定的名声,因此前两日请柬也送到了一高。 “美和,你来了,赶快入座。” “你此次扬我国威,燕京那边传来电报,也做出了嘉奖,念你刻苦求学、不忘母国,给你记一大功,并奖赏两百日円,等过些日子,奖金就会到了……” “还有前些日子停你的津贴也会一并发放。” 刚走进舞厅,吴公使就迎了上来,握手说道。 “这还是有赖公使对美和的教诲和提携,我才能有今日的成绩……”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白贵早就练出来了。 “现在燕京那里也多了不少美和你的忠实读者,不知美和来使馆前有没有带上未发的稿子,让我早些一睹为快……” 吴公使因前些日子的剪辫子和白贵有些隔阂,所以尽量说些好话。 这句话是假的,只是捧场话。 他看白贵写的大秦帝国小说,也只是匆匆看了一遍而已。 并不算什么忠实读者。 和吴公使又说了几句话,白贵就已经进了舞厅之中。 他被侍者引到了一旁的休息区。 此次邀请的只是位于东京都的一些旅日名流。 白贵基本上都不认识,也没时间和机会认识,他这次来,也是趁此契机多多结识一些。 只是他转了一圈后,有些失望。 并没有他记忆中的人物。 后世著名的旅日名流大多都是因为维新变法从而被迫逃到东瀛的人,比如梁任公、蔡校长、太炎先生等等,他们或许可能与驻日使馆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显然在此次宴会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不过一些历史上不出名的人物,并不代表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比后世出名人物的低! 能结交的,还是尽量结交。 谁知道什么时候,这条人脉就会有用。 有备无患! 打了几个照面,互相交换名片后,白贵就缩回了自己刚才坐的位置,吃起了点心。 使馆虽然经费拮据,但那是于一国而言。 比起普通底层民众的生活,无疑豪奢得多。比如餐桌上的一些西式点心,价值就有十几日円,足够东瀛普通家庭几个月的全部支出。 他刚吃了几口,就见到一个身材不高,脸圆圆的长衫年轻男子朝他这里走了过来,肋下夹着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