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换书-《上古泰皇》


    第(1/3)页

    还以为是什么奇书?仅仅看了两卷,发现里面关于青铜器铸造的技术,早在云梦便听风伯讲过。

    五分钟后,他将《百工杂记》之六齐还给对方。紧接着,后面排队之人连忙挤上前来,将怀中一大摞的竹简放在王诩面前,说道:“我有《韶乐》曲谱可否随意借阅两卷?”

    “孔子闻《韶》三月不识肉味。老夫不占你便宜,《论语》二十篇你可随意挑选八卷。”

    难得大方一次,并非是王诩良心发现。而是关于古代的乐理知识,他除了知晓宫商角徵羽,其他的一概不知。

    之后又有人拿来全套的《周礼》,那数量简直惊人。随行的仆人直接将两口大木箱放在王诩面前。

    “《周官》一百一十八卷借阅孙子所著兵书残卷五篇。”

    儒学在没有成为主流之前,大多数人还是延续《周礼》最早的叫法,称其为《周官》。

    又是简,王诩长长的吁了口气:

    “这么多,一时半会老夫也看不完,不如这位君子在旁边瓜摊,一边吃瓜一边细看,亦可为后面排队之人腾出一个位置。”

    旋即看了吕乾一眼。

    时值正午,烈阳高照之下,许多人已经光顾了吕乾的瓜摊。小孩此时忙的不亦乐乎,铜钱已经装了满满一罐。

    见王诩看来,他连忙将自己坐着的席子让给那贵族男子。

    或许是觉得打扰到小孩的生意有些愧疚,亦或是觉得别人都站着看,唯独他能坐着。这种区别对待就是好,必须要好好奖励一下面前这么有眼色的孩子。

    男子十分爽快的打赏了吕乾,让仆人给了三十枚刀币。

    有人嫉妒那男子的聪明,随即对仆人喊道:

    “去把府内整部《虞书-尧典》搬来,我倒要看看两百八十卷可够看完这整个书摊?”

    好嘛,大周的制度来一遍不够,就连上古的尧帝也来凑热闹。估计一会儿舜和禹,夏与商都要凑齐一部完整的历史了。

    王诩表示来者不拒。从木箱中刚拿出一卷竹简,却见心思活络之人主动找一旁摆摊的吕阳搭起话来。

    而那人正是第一个跑来借阅书卷的男子。此刻手指在吕阳的摊位上绕了一圈,说道:

    “我愿出高价买下你所有的货物。你可愿将这摊位让与我?”

    这摆明是要插队。

    见那人同样带了许多书简,排队之人纷纷向他投去鄙夷的目光。可都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吕阳有些心动,先是看着满地的酱油与调味品,随后朝王诩尴尬的傻笑。

    王诩若无其事的看书,很是随意的说了句:“你情我愿,且看诚意如何?”

    那人直接掏出一块刻有金文的黄金。

    “一块郢爰不知可够?”

    楚国的冶炼技术比其他诸侯国都要发达。所以在诸侯国使用天然赤金的时候,楚人已经可以冶炼黄金。因其做工精美,重量一致,纯度高而备受商人喜爱。长久以来是诸侯国公认的国际货币。

    楚国的黄金上刻有“郢爰”二字。郢代表国城郢都。爰则是楚国一斤的重量单位。

    王诩余光瞟见,顿时心里不平衡了。

    虽说吕阳卖的是高端调料,制作不易,但自己的虎皮才值三两多的赤金,而对方这松露、鱼露、酱油之类的玩意再怎么值钱,卖得二十四两纯金也太夸张了些。

    吕阳也是同样的想法。

    “这...太多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