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电报大建设-《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3/3)页

    而第一封长途电报,也不是什么商业电报,而是一封政治意义极为浓郁的军事电报,皇宫电报房向吴淞海军基地里拍发了一封罗志学的慰问电报。

    礼教部朝报司随后在朝报上对此事进行了专门的报道。

    随着第一条长途电报线路的建设完成以及运营,邮政总局下属电报公司也专门制定了各种电报通讯的制度规矩,乃至制定民用电报的价格等。

    金陵城和松江之间的长途电报顺利运营后,又把之前的金陵城到当涂的电报线路也接入进来,形成了一条当涂-金陵-镇江-常州-苏州-松江的长途电报线路,并除了满足官方需求外,也对公众开放。

    而这电报开始运营之后,电报公司那边就是忧喜兼有……

    因为这电报刚开始运营,业务量就瞬间爆满,沿途各地官方乃至军方都开始使用电报传递公文信息……使用电报的个人量虽然很少,但是各商业机构却也是迅速反应过来,并开始使用电报传递商业信息。

    而仅仅是官方电报以及商业电报的数量就极为庞大,使得现有的电报线路收发拥挤不堪……

    这电报通信可是需要线路的,一根电线只能进行单向的信息通讯,信息容量有限……哪怕是一开始的时候考虑到了同时多信道的通讯渠道,金陵到松江的电报线路建设的是多信道电线……嗯,简单来说就是一根电线杆子上,同时架设多条电线。

    但是依旧难以满足庞大的电报需求……以至于金陵城到松江的电报线路刚建成不到半个月,电报公司那边马不停滴的开始了对这条电报线路的升级,加设多条电线,并开始采用铜陵特种公司刚研发推出的多股绝缘电线。

    这种电线,是由多根细铜线组成的,每一根细铜线都有单独的橡胶皮进行绝缘处理,然后多根绝缘细铜线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根大电线。

    当然了,这玩意和后世的粗电缆没法比,只是单纯的把多根细铜线组合在一起。

    因为第一条长途电报线上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也让电报公司那边不得不临时增加了其他正在建设当中的电报线路的信道数量,尤其是骨干线路。

    电报网路这玩意,也是分骨干网和支线网的,骨干网对信道的需求量是极大的,而之前的信道设计,根据松江和金陵电报线路的情况来看严重不足,迫使电报公司进行信道升级。

    虽然说这会增加投资,但是也无所谓……反正这些投资最后都会由电报用户来承担。

    甭管是官方还是民间电报,都是要花钱的,而且还不便宜!

    这拍发电报,可是按字数算钱的,贵的很!

    电报公司那边经过金陵-松江这一条电报的建设以及运营后,自诩也掌握了一些经验,于是乎承顺四十一年七月二十日,正式宣布开始了第一批电报骨干网络的建设。

    电报公司希望在五年内,把电报骨干线路,铺设到本区区域里每一个陆地相连的省会城市,初步建成帝国的骨干电报网络,以完成帝国中枢交给他们的任务。

    同时依托各省邮政局设立的电报分公司,开始根据自身情况,在各省内进行电报线路建设。

    前期光是骨干网络的建设,那都是好几万公里起步,至于各省内的支线电报建设,保守估计也得几万公里。

    毕竟电报线路这玩意,其实建设起来比较简单,成本投入也低,不像是铁路那样耗资重大,施工量也大。

    哪怕是路途遥远,当代难以建设铁路的地方,尤其是一些边陲地区,也可以快捷的铺设电报网络。

    不出意外的话,五年后的大楚帝国,电报将会成为大楚帝国统治广泛疆域的重要工具,其起到的战略作用不下于一百万大军!

    电报这种东西对于小国而言可能就是个新鲜的玩具,没啥太大的用处,毕竟国土太小,有啥事直接喊一嗓子比发电报可快多了。

    但是对于大楚帝国这样光是本土疆域就遍布东亚,东南亚以及中亚,西伯利亚,东起白令海峡,西至乌拉尔山脉的庞大国家而言,哪怕有火车和轮船,这交通往来动不动都是按月来计算,信息传递极为麻烦,延迟性极高。

    如此背景下,电报对于大楚帝国所起到的作用,将会是战略性的!

    (本章完)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