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三百万的重点项目-《春风1991》


    第(2/3)页

    而且还有一部分是职工凑的!

    无他,没钱!

    他何止心酸。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安航发厂已经装配出了斯贝发动机,并且在英国完成了飞行试验,可惜因为某些原因,国产化进程中断了,这一断就是十多年。

    这么一耽搁,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飞豹战机才能用上国产化的斯贝发动机,整整用了27年!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害死人,某些人应该被挫骨扬灰!

    姚远猛地回过神来,意识到让大家误会了,他摆手摇头,道,“不,不,三百万太少了,太少太少了,这点钱只够做几次风洞试验,太少了!”

    一款新型涡扇发动机的研发经费动辄数亿乃至十几亿美元,能够在预算内完成研制算是好的,很多时候都免不了要追加预算。

    尽管斯贝发动机国产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号,但说破大天去,区区三百万华夏币的经费都是少得令人震惊的。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质疑,而是认为投入太少!

    钟卫国松了口气,陈厂长松了口气,长安航发厂副厂长松了口气,大家都松了口气。

    何雪莉低了低头,情绪也不太高。

    三百万华夏币大概是香港顶级富豪一个月的开销,可是这笔钱在这里,却是一个重点航发项目的全部研发资金。

    别人不说,姚远的波音-747-400专机在国内飞一个起落就要至少80万华夏币,这还没有计算折旧和损耗,仅仅是明面上要付出的成本。

    外国人搞不明白华夏人为什么能够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研制出原子弹,他们永远也搞不明白。

    钟卫国知道打土豪的时候到了,开玩笑地说,“姚院长,要不你给投资点?”

    “好,春风科学院先拿出三个亿,花完就追加。”姚远想都没想,道。

    长安航发厂副厂长那一瞬间有些耳鸣,“多,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