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小姚啊小姚你瞒得我好苦啊-《春风1991》


    第(2/3)页

    “哦,两回事。”姚远笑着解释,“要在粤城建的分厂是宝马汽车的,生产宝马牌越野车。”

    夏红华是绝对不会把汽车生产基地这件事情的主导权交给地方的,他拿起公文包取出一叠文件,道,“生产目录的事我给你办下来了,我替你做主把所有的资质都办了,南方实业、方向机械、宝马汽车,全都给你办了,缺的材料你后面再补上来。”

    这种操作在二十年后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也只有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时候,才会出现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这句话什么意思,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立国之本!

    在此之前,华夏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从来没有把经济建设提升到这样的高度过。

    要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搞上去,首先要把国家经济搞上去。我们站在现在的角度回过头去看前三十年,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咱们国家的基本政策坚持了那么多年,于是才有了现在的强盛。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

    夏红华作为第一代改开的具体执行者之一,又是最上层的,对全国这一盘棋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看法。

    他不无严肃地说,“小姚,年产70万辆的汽车生产基地不是你账本上算的那笔账那么简单。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晚技术落后,但是我们有一个庞大的市场。也许不久的将来,小汽车会像现在的自行车一样走进千家万户,可能要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我坚信一定会有那一天的。这么大的市场,拱手相让给外国人,让别人掐住我们的脖子,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夏红华是人间清醒,就在前几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点甚嚣尘上,那些买办们心里面想着的是怎样把国家财富和老百姓的口袋掏干净,而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的制造能力出一份力。

    姚远佩服夏红华的根本就在于此,这是一位坚定支持国家建设完善工业体系的官员,头脑非常清晰。

    他说,“老夏,我更正一下,一个年产50万辆乘用车基地,两个年产10万辆卡车的生产基地。”

    “有区别吗?”夏红华问。

    姚远一愣,没转过弯来,耸肩道,“有啊,乘用车指的是小汽车,轿车啊越野车的,人员乘用车嘛。卡车是生产资料,是另一个性质。”

    夏红华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你怎么还不明白,我们现在不是轿车年产量上不去,也不是卡车年产量上不去,而是所有汽车的年产量都上不去。你一下子提供一个年产70万辆的汽车生产基地,是去年全国汽车年产量的三分之二,你没明白这里面的意义吗?”

    省委副秘书长早就明白了,此时周梁和杨胜也明白了,他们也都醒悟了,这个汽车生产基地已经不是省市两级能进行话语的了,话语权在中央,这就是夏红华着急忙活连夜赶过来的原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