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出国前的安排-《春风1991》
第(2/3)页
但是,苏联的轻工业产品长期处于极度赢弱的状态,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依赖进口,根据鲁森他们做的调查分析,单单是俄罗斯市场,一年就需要上千万吨的消费品。
目前,华夏是俄罗斯的最大消费品进口国,而这里面,永安集团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份额!
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量。
俞永安敢以一人之力单挑香港四大服装厂所属的四大家族,敢在香港股市上横扫千军,他的底气就在于对俄出口每天高达上百万美元的利润!
是每天上百万美元的利润!
永安集团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早已经超过了远大电器,成为姚远旗下最赚钱的公司。
“贷款买华夏货”的计划一旦开始实施,需求量肯定会迎来一个爆炸性的增长,后续的供应能不能跟得上,始终是姚远最担心的。
姚远思索着,问,“你知道供应链吗?”
“供应链?”俞永安茫然地摇头。
在这个年代,“链”这个字还极少出现在经营活动中,“供应链”这种二三十年后才会出现的经营模式更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姚远想了想,打比方说,“如果把供应链比作枝叶茂盛的大树,那么生产企业就是树根,独家代理商是主干,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用一种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把在根与主干、枝与干之间联系起来,这就是供应链。”
“短时间之内没办法解决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这个问题,但是可以用当前的通讯手段来代替。你组织人手研究一下,看看是否能够把供应链模式运用在对外贸易中来,首先用在对俄贸易中。”
俞永安生怕记不清楚,拿出纸笔把姚远说的话一字不漏地记了下来。尽管他搞不清楚供应链的具体情况,但是以商人的敏锐性,他轻而易举地抓住了重点。
“采取这种模式,只要把信息管理系统掌握在我们手里,不用建厂不用销售甚至只需要几个人,就能维持整个生产销售流程的运转,成本大大降低。”俞永安越说越心惊。
姚远笑着说,“这只是一个方面,整个流程的效率会大大加快,每一个节点的情况都能够实时反应在桌面上,这对及时调整策略有非常大的帮助。最关键的一点是,采取这种模式,管理一百家公司和管理一千家公司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