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观音扇4-《长安浮妖录》


    第(3/3)页

    “刘长卿所写?”

    苏兮听公孙大娘这般吟道,便想起了那个人。

    她记得刘长卿乃是天宝年间的进士,后来官途似乎一直不顺,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是刘先生所写,有幸曾在江浙见过一面,文人风采不输太白。”

    这是恭维,苏兮觉得这个恭维有些过了。

    虽说大家同为文人,可李太白却如同黑夜中的太阴星一般,其他繁星再璀璨,也是无法与其相比的。

    “倒是可惜了,没能寻得太白为这观音扇题诗。”

    苏兮的感慨很真诚。

    若是换了旁人,公孙大娘一定以为那是异想天开,李太白的诗作,又岂是旁人随意可以求取?

    可苏兮曾在禁中行走,连贵妃见了都客客气气。

    即便李太白孤傲,可他对于修仙得道之人却十分崇敬。

    如苏兮这般的仙人,李太白必定礼遇得很。

    从浮月楼离开,公孙大娘沿着巷子往前走,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待回过神的时候,已经到了家门前。

    里头没有任何声音,阿郎应是没回来。

    突然一声啼哭,公孙大娘立刻心下焦急,抬手推门快步走了进去。

    “宇儿,阿娘回来了。”

    她急急进了屋子,看见小小孩子摔在地上,正捂着脑袋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公孙大娘忙将他抱起安抚,“宇儿不哭,宇儿不哭,阿娘回来了,对不起,对不起,阿娘没能照顾好你。”

    小小的孩子哭得难受,却不忘用稚嫩的声音说道:“阿娘,阿娘不怪,宇儿梦见妖怪了,阿娘不怕,宇儿也不怕。”

    这话本是没什么,寻常宇儿也会说,可今日不知为何,公孙大娘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竟是比怀中的孩子哭得更痛。

    然而她所倚仗的夫君却在天亮时才姗姗回来,瞧了眼床上相拥而眠的母子,十分嫌弃地啐了一口,转身去了耳房。

    公孙大娘在人回来时就已经醒了,她睁着眼睛呆呆地看着陈旧的床幔,怀中的观音扇仿佛是最后一根稻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