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京都和奈良-《旅行体验师》
第(2/3)页
顾淼陷入沉思,
要不要走这条路呢?
会立这个牌子是不是说明以前出过事?
一位女性从他身边走过,站在入口处的牌子前面,仔细看了一下,在看到小心奇怪男人的牌子时,她回头看了一眼顾淼。
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奇怪的顾淼匆匆离开了,
要是这位女士一紧张,掏出防狼水之类的东西对着他喷一下,那也够受的。
伏见稻荷大社出名的是油豆腐,因为狐狸大神爱吃油豆腐,
狐狸不是应该吃鸡吗?
大家都是狐狸精,九尾狐妲已就是酒池肉林,一条尾巴的稻荷大神就只能吃油豆腐了。
“不行啊……尾巴太少就是没有狐权啊……”顾淼同情的看着稻荷大神。
·
在中国,大山大河数之无数,
就算是园林,无论是苏/州那些退休官宦家,还是扬/州的盐商家,也是太湖石、引活水,各种讲究真意趣。
泥轰独有一种名为“枯山水”的特色景观,
对于枯山水,度娘是这么说的:枯山水是日本式园林的一种,但也是日本画的一种形式。一般是指由细沙碎石铺地,再加上一些叠放有致的石组所构成的缩微式园林景观。
具体来说,就是往地上撒一把碎石子,然后用手做梳,抓两下,形成直的,或者是圆弧形的纹路。
枯山水远看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效果,
为什么不好好的做山水,弄一把石子假装是水?
度娘是这么说的:枯山水常被认为是日本僧侣用于冥想的辅助工具,所以几乎不使用开花植物,这些静止不变的元素被认为具有使人宁静的效果。
等等,这操作不对啊,
佛经里不是常见的都是什么天魔女、阿修罗女来勾引和尚吗?
《青蛇》里的法海也要小青助他修行,看破色欲,哦,当然,最后他输了。
显然有诱惑在眼前,能不心动才叫牛逼。
啥都看不见,咋知道修行到位没有啊?
树上开朵花都冥想不下去了,这还是和尚吗?这不是古代话本里的深闺小姐吗?那些深闺小姐连花园也不让轻易去,生怕看了春光野了心,感叹自己青春蹉跎,开始想男人,不是赠金后花园,就是直接爬墙开啪。
这跟那些窗外知了叫,就读不进去书的熊孩子有什么区别?
吐槽归吐槽,既然是一大特色,那还是要去看看的。
京都许多寺院都有枯山水庭院,金福寺、西芳寺之类的,随便进一家就有。
可能是被沙蓓蓓毒害了,顾淼看着枯山水,脑中完全无法的“清静和寂”,满脑子的都是忍者、刺客。
在东/京二重桥的皇宫,就到处都铺着小细石子,
那当然不是枯山水,
传说中,那是为了防止杀手刺客来领项目奖金的,人走在石子上,石子就会哗啦哗啦响,
坐在寺院的木地板上,透过圆圆的小窗看着窗外的红叶,还是很有意境的,
再隔着窗户看了一眼枯山水,
还是欣赏不了,
第一个发明枯山水的人,到底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
是因为想要把景色固定成为永恒,
还是……根本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人力物力有限,没有能力引活水进庭院啊?!
想到这里,顾淼又想起了摩洛哥坑爹的塔吉锅,
《风味人间》第三集里,极尽美食纪录片勾引人之能事,把塔吉锅拍的又美又好,加上动人的语音解说,好像美味的不行。
要是真的美味,何至于在摩洛哥的中国游客,吃了没几顿,就跟红军大会师一样疯狂的冲进当地为数不多的中餐馆?
一份宫保鸡丁卖到人民币100块,也备受欢迎,
就连金发碧眼的老外,也宁可吃中餐,也不想吃塔吉锅了。
再美好的镜头,再吹它如何的营养丰富,保留原汁原味儿,也不能让人忘记它发明的初衷——缺水。
一切都是不得已之下的妥协,然后,就习惯了,
然后,就会给安上各种动听的理由,
是谁建了第一个枯山水,不得而知,
反正,应该已经死了吧。
·
奈良,在京都隔壁。
奈良身为首都的时代在京都之前,被称为奈良时代。
公元六百多年真是一个有趣的岁月,
新罗国那边在位的是善德女王,
中国这边在位的是武则天,
泥轰这边在位的是持统女天皇,
弱势群体想要上位,什么能力德行那是标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活得长!
善德女王耗死了拥有“圣骨”血统的everybody,
武则天耗死了前夫、现任、儿子【不管怎么死的,反正是死了】
持统女天皇也是耗死了老公和儿子,她儿子的名字真是让人印象深刻——草璧皇子,不小心就成下流话了。
奈良以鹿闻名,
以像大唐长安而闻名,
正仓院里还藏着唐朝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孤品,
同样是在异国的中国文物,这琵琶就没有大英博物馆里的那些让人感到不适,
盛世赠送出去的与乱世被抢的,感觉果然差很多。
不过,顾淼这次的目的地不是正仓院,
而是东大寺和唐诏提寺。
东大寺,华严宗大本山,
律宗禅宗净土宗华严宗,对于顾淼来说,没什么区别,
顿悟跟渐悟也没那么大的边界嘛,量变导致质变不是正常操作吗。
他只是来看看这个号称最大唐的建筑。
站门口,感到了一阵坑爹感,
什么大唐,
很明显是南宋明州款式!
用偷心造大插拱挑檐,柱间联系大量用穿枋。
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有一个好像阁楼窗户的部分,建筑学名:唐破风,
but,它显然不是唐朝的风格,略像宋,
这玩意儿发扬光大在江户时代,如果什么建筑上有它,就说明,再怎么也不会早于江户时代(1603年-1867)
哦,为什么一个在扶桑的寺可以学南宋的一个地方建筑风格这么像,
因为根本就是明州的建筑工匠去修的!
那个人叫陈和卿,
当然初建不是他,当时源氏与平氏两边的撕逼,奈良地区一堆寺都给烧了,
天皇能怎么办,平氏与源氏两边都不肯掏钱,只好自己解决,
那会儿的东瀛匠人,有没有匠人精神不清楚,没有匠人的技术是肯定的,
都说搞不定,于是只好找了重源上人想办法,重源上人去了三次南宋,跟陈和卿关系不错,
在不谈钱又不招标的前提下,找承包商,当然是找熟人啦,
所以陈和卿就夹带着私货去修东大寺了。
东大寺的命运跟代/县那个点儿背的阿育王塔挺像,
最早的金堂始建于743年,1180年毁于大火,陈和卿重建后,1567年再度毁于战火。
江户时代重建的时候,连一样粗的木头都找不着了,于是采用木板围绕芯材钉制成形似木桶的立柱。
殿前大道上的金铜八角灯笼也是国宝,奈良时代制作,共有八个面,其中四角的羽目板上雕刻着菩萨形象,举火时灯笼内的火光可将板上的菩萨像映照在四方的地面上。
搁以前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设计,
现在这项技术已经被很多饭店用来投在门前的人行道上了,
大佛殿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也就这么一说,
网上就太和殿更大还是大佛殿更大,从标准的建筑学测量业务,已经变成了精日与皇汉的对喷,
还是看数据更客观一点,
大佛殿宽57米,深50.5米,高46.8米。
太和殿宽63.96米,深37米,高26.92米。
按标准体量算,还是大佛殿大,太和殿优胜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底下巨大的三层汉白玉基座,规格和气势上都要高出大佛殿的基座不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