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节 开始编撰(四千求订阅)-《汉柏》


    第(2/3)页

    这是想想都知道的事情。

    而且他从来就没有打过造纸之术和那个印刷术的主意,连念头也不敢有。

    因为不敢!

    不提霍嬗的实力,就说最顶端的那个人,皇帝刘彻。

    他们能看出来的东西,刘彻能看不出来?

    想打这两样东西的主意,那就跟找死没啥区别。

    而霍嬗确实是这个想法。

    造纸之术和印刷术,霍嬗就没想着公开过,起码短时间内不可能公开。

    因为掌握着这两样东西,就相当于掌握了读书人的命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是九成九的人逃不过的事情!

    而名利名利,名在前利在后啊!

    而对读书人来说,或者说对九成九的读书人来说,名是他们一生都不可能放弃的东西。

    你想不想名扬天下?你想不想青史留名?

    而霍嬗手里掌握着能够让他们名扬天下,青史留名的东西。

    你要还想要这个名,那你就得来求我,不来都不行。

    你不来,别人来,别人扬名,你只能看着。

    就算是看着都不行,人这一生,哪能没几个敌人啊!

    所以,霍嬗才觉得有纸和印刷术就够了。

    你手里掌握了这两样东西,那你就算是一个纨绔子弟,那些读书人都能把你吹成一代大儒。

    嚣张跋扈等于行侠仗义,有大侠风范;不尊礼法等于随行洒脱,有名士之资,方法很多。

    而要说这屋子里最高兴的,那当然是霍光了,这会都笑的合不拢嘴。

    第一本用纸记载的典籍,只要你不写的跟臭狗屎一样,那一代大儒、青史留名是必然的事情。

    ………

    霍嬗偷偷瞄了瞄众人,看着他们神色各异,轻轻的咳了一声,众人惊醒了过来。

    霍光连续几个深呼吸,平复了一下心情,随后面带笑容问道:

    “众位,我们开始?”

    三人点头,都慢慢的平复了下自己的心情。

    干事就要有干事的样子,尤其是这种著书的事情,丝毫不敢马虎,不然就是遗祸世人的事情。

    霍光看众人都准备好了,身边的侍者也都磨好了墨,开口说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何解?”

    先是董蔁说话了:

    “学到知识后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正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霍光又看向司马迁和张安世,两人都是点点头。

    “可。”

    随后四人拿过纸张记下。

    此时霍嬗抬起了头,面露诧异的问道:

    “完了?”

    四人点点头,注释在他们眼中就是这样的。

    念一遍原文,然后口语解释一遍,随后用自己的说法用古文记一遍。

    随后再加一些自己的见解,一些疑难点再着重解释一下,然后不就完了?

    霍嬗有些无言,招招手:

    “给我看看。”

    小李子把四人的纸张拿过来,霍嬗挠着脑袋看了看,果然不出他的所料!

    四人各有各的记法,他们还没有逃脱过往的范畴,依旧是古文书写,越简便越好,字越少越好。

    霍嬗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斟酌了一下说道:

    “是我的原因,我没有给众位讲清楚,这本注解是给初学者用的。

    而且,你们注解的这也太粗了,要更细一点。”

    四人不说话,看着霍嬗。

    霍嬗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我的意思是,原句一句,原句中的疑难点解释,后面再加上一句口语,最后再加上见解。

    而且不能添加自己的私人感情,是何意就写何意,已经不适用于这个时代的知识,还要标明。”

    四人都是皱了皱眉头,原句、疑难点、见解,他们都能理解。

    就算是后面的不能添加私人感情,他们也很是认同。

    但是你这要加上口语和不适用此时的标明,他们就有点不太能接受了。

    司马迁皱着眉头问了一句:

    “为何要加上口语?占据篇幅不说,还……”

    司马迁没继续说下去,但是他的意思霍嬗明白了。

    无非就是没人这么做过,加上口语还拉低了档次,文就应该有文的样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