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没有康熙皇帝了,但还有康熙大汗!(求月票,求订阅)-《活埋大清朝》


    第(2/3)页

    康熙笑道:“归化城这边毕竟不是久居之地......圣公觉得何处是我北清立足建都、休养生息的福地?”

    这个问题问孔圣公还真是问着了。儒宗的几个大佬,    除了留守山东的黄植生,    其他人都跟着孔圣公。在往归化城撤退的途中,    这些人就在商量何处可以建都——他们当时不确定康熙能生还,所以已经在做儒宗掌控大清的准备了,自然要考虑迁都的问题了。

    “上策是迁兴庆府,    中策是迁京兆府,下策是迁往盛京。”孔圣公马上就拿出了最符合儒宗利益的方案。

    他说的兴庆府就是宁夏府,    当年西夏定都在那里的时候,    曾经用过兴庆府的名称。明朝的庆藩也封在那里,    所以兴庆府城内有现成的王府可以使用。

    兴庆府周遭的农业比较发达,拥有宁夏、灵州两大灌区,    素有塞上江南之称,所以兴庆府的土地也足以养活二三十万大清国族。

    而且,兴庆府还靠近河套草原,    附近有阿拉善、鄂尔多斯、察哈尔三部蒙古人的牧地,    其中察哈尔蒙古人在布尔尼跑路后再次变成了大清皇帝的直属蒙古。所以定都兴庆府也有利于大清朝廷控制一部分蒙古部落。

    另外,    兴庆府距离雪域、西域也比较近。现在控制雪域、西域的大喇嘛、和硕特蒙古、准格尔蒙古同大清朝廷的关系都很不错。清廷如果定都兴庆府也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援。

    最后,    定都兴庆府的大清也比较容易向一个和吴周政权差不多的地方割据政权演变。如果哪天胤礽觉得自己无才无德,不配君临一方,    而要让位给孔圣公的话......

    康熙皇帝点了点头,笑道:“圣公弟弟的想法和朕差不多啊......兴庆府的确是大清朝廷的好去处。

    不过在朕的设想当中,未来的大清朝廷应该有两个首都,    西京兴庆府和盛京奉天府......朕当然得坐镇兴庆府了。至于盛京那边,除了盛京将军之外,    朕还打算委任一名盛京留守,由他和盛京将军同掌大局。”

    康熙特别提到盛京,    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真的重视盛京。盛京那边还有许多新八旗人口,    附近还有东道蒙古的四个盟......那都是康熙不能够放弃的力量。

    第二个原因则是为了安抚手下那些想要东迁盛京的臣子和奴才——在不少老满洲看来,中原丢了就回老家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至于在老家能不能立足,他们根本不曾考虑。

    而康熙虽然把大清领导成了北清,但他依旧是个明君,所以他是深知失去中原的大清是根本不可能在老家立足的。

    大清的出路......只有向北、向西!进入蒙古人的“世界”。所以康熙的大汗宝座,对于满清而言,实在太珍贵了。

    “太上皇圣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