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本以为汉城之战是胜券在握的,即便不能实现大量歼敌,也能迫使明军放弃汉城, 撤往牙山。根据之前掌握的情报,明军自登陆后就一直在经营牙山、礼山、唐津等处, 摆明了就是要将那里当成控制朝鲜的本据之地的。如果明军在汉城战之不利, 应该会很快撤往牙山。 可没想到, 他苦心经营了三年才拉扯起来的“低糖清兵”还是打不动“高糖明军”......哪怕这支“高糖明军”当中有半数的士兵都是入伍不久的朝鲜兵! 而且康熙还发现了另外一道比“含糖量”更难超越的鸿沟,就是人口数量! 他的大清国本就人少, 又采取了八旗为本的体制,真正的核心力量就是八九十万新八旗人口。而伪明的人口总量接近三千万,合并了朝鲜南五道之后, 人口数量恐怕都有三千五六百万了。如果更进一步合并了整个朝鲜, 人口离四千万都不远了! 更糟糕的是, 大明那边不搞旗人老爷兵, 而是用均田征兵的办法把全体壮丁都当成了兵源。 四千万人口的丁数差不多就是一千万,而八九十万旗人的丁数也就二十多万。 二十多万打一千万, 还没有“天兵”了,这大清岂不是要完? 想到要完......康熙的麻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再开口说话的语气也恢复了平静。 “现在天色已晚, 不是交战的时候了,传朕旨意, 各军退兵回营......步军先退,骑兵殿后。再给北汉山中的王辅臣传旨, 让他在北汉山中多数旗号、广置疑兵,所部主力也退回昌陵川大营。” “皇上圣明!” 康熙真是明主啊! 几个一块儿来劝康熙“见好就收”的大清重臣这个时候都由衷地说了句马屁话。 康熙用兵的手艺的确越来越高了!虽然还是打不过明军......但那不是手艺的问题, 而是时代变了。 现在打仗要拼人口、拼含糖量。大明在这两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康熙在汉城之战中的表现虽然可圈可点,但还是难以取胜。 不过现在退兵也不能算输,明军大概率也不会追击......他们的骑兵到底太弱,想追也追不上。 而且现在凛冬已至,明军的骨干到底都是怕冷的南方人,不可能在朝鲜的寒冬之中发起持续猛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