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加上本就烧钱的特效还有那“造假币流水线”等需要特别定制的道具等,加起来制作成本肯定是两个亿都打不住,起码得2.5亿再往上。 别瞅着如今几年,随便一部片就敢喊投资过亿,稍微下点重本,就三五亿地往上吹。 但实际上,真的跟宣传上的数字一样实打实没有一丝水分的却是极少。 更何况,如今早已不是港片辉煌一时的时候了,国内票房的各项记录,基本都是由内地所打破的。 在纯港片的范畴里,哪怕最终票房能突破十亿,就能在港岛电影史的票房数据上名列前茅了。 当然,像是去年春节档林光头的《红海行动》以及星爷近年来的一系列片不算在此列。 那些片除了导演的出身港岛之外,无论是演员和内容,就和内地电影什么差别,压根说不上是港片。 这无疑就是那些导演们“南片北上”,或者说“南北融合”的象征了。 和林光头等已经“北化”的商业片大导演不一样,张汶强也不知道是“固执”,还是有所坚持。 基本出自他手的作品,都是包涵比较地道的港岛风味。 《无双》无论从故事结构,或者是其要素构成上来说,同样如此。 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港片确实有些其票房天花板的存在。 就目前而言,港片还从未有过15亿以上票房的作品出现过。 所以,制作成本高达2亿以上,在港片圈子里来说,绝对算是凤毛麟角了。 “哎,其实实在不行,只能考虑其他艺人了。” 张汶强话语里不无遗憾地讲到,但是那小眼神却是控制不住地往丁炙这个方向瞥了过来。 得,装上了。 丁炙有些好笑。 张汶强此时的目的丁炙何尝不知道。 这可不就是想着发哥那边行不通,想着往丁炙这边使使劲呗。 最重要的是,丁炙手下的九爻传媒,作为新晋崛起的传媒公司,最近的《药神》却是进一步地体现了其实力。 已经晋级为半个“大水喉”的丁炙,自然也是张汶强拉投资的选取目标了。 在去年年尾联系到他的时候,丁炙确实欣赏《无双》这个本子,而且这种有些“诡计”风格的反转剧情,他确实也是情有独钟。 当时才会爽快地应下张汶强的邀约。 但是涉及到利益方面嘛,却还是需要琢磨一下的。 他可不是真的冤大头,脑子一热就随便应下了。 在和张汶强打了一通太极之后,又留了一点希望和余地后,在后面找到了梁琼商量了起来。 毕竟虽然看好《无双》这个故事,但是丁炙却依旧不得不考虑其效益方面的情况。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港片有些其天然的成绩天花板,投资这部片所需要的风险,也要求丁炙要从多方面考虑。 毕竟九爻这一两年来看似屡战屡胜,一路火花带闪电,但毕竟是根基太浅,底子薄,哪怕是亏上一部投资,都得肉疼上一阵子。 除了和梁琼商量以外,丁炙还打了一通电话问起了梁家晖。 “哦?看来新闻说的是真的啊,张汶强真的找到你演李问这个角色。其实你还真挺适合的,甚至比郭琼成还要适合得多。” 和丁炙聊起这事儿,丁炙的这位忘年交却是颇有兴致。 两人一细聊之下才发现,原来张汶强也曾经找过梁家晖出演“画家”吴复生一角。 但是最终却不了了之。 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角色和本人不算太符合。 剧本中的吴复生霸气外露,兼之风流倜傥,是李问潜意识中最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在丁炙饰演李问一角的情况下,无疑无论是从气质,还是演员特质方面,发哥都无疑是最优选。 毕竟别看发哥和梁家晖同样是六十多岁的花甲之年,甚至发哥还要比梁家晖大上三岁。 但实际上,发哥的状态却是比梁家晖要强上不少。 忽略掉知名度,两人光是在那一杵让别人判断,觉得梁家晖年纪更大的怕是更多。 按照梁家晖千面影帝的本事,其实这些也不是不能克服。 但最终还是让梁家晖选择了拒绝的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这个角色,张汶强并没有撒谎,确实一开始就是为了发哥量身定做的,或者换一个说法,作者在写这个故事,设计“李复生”就是按照着“小马哥”的形象来设计的。 这方面,梁家晖还是有些独属于自己的,某种不足为外人道的骄傲的。 为了做“替身”而出演,他可没有这种癖好。 “哎!盼我还记挂着要和大佬你飙戏呢,看来短时间内也没什么机会了。” “妖!得个讲字,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自己搞出了很多好剧本。如果心里面真记挂要同我来翻场,就不会到现在都没动作了。” 如今丁炙“编剧鬼才”的名号其实在圈内并不比他那演员的名声差上多少。 甚至有些人觉得丁炙之所以能成功,和他总能在合适的时机掏出各方面都极为合适的剧本作为内容输出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