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算命先生丁大师-《从塌房偶像到文娱巨星》


    第(3/3)页

    但是在没有宣传,也没有买通稿,又没有什么片场外的“故事”的情况下,想要有讨论度其实是比较少见的。

    即便这部戏是丁炙自导自演的,那也只是在粉丝和影迷的群体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这里之所以没有重点宣传,自然是因为此前的一些“审核风险”的缘故。

    在没有批下来之前,无论是丁炙还是同为投资方的鹅厂和欢颂,其实都有点忐忑的。“现在暂时是定档年初一,打算打一打春节档。’

    “这么有信心?”

    文文泳衫有些惊讶。

    倒不是因为她对于这部片的质量起疑。

    作为全程参与《药神》这部片拍摄的主创演员,她自然知道这部片是有多么地优秀。

    但还是那个问题,现实主义题材,再加上略带悲剧色彩的影片,实际上在市场上是不太讨喜的。

    尤其是还要把这部片放在合家欢为主流的春节档。

    别看同样是丁炙主演的《红海行动》,在今年作为黑马冲破了重重阻碍,成为了今年的春节但票房冠军,而且还很有可能成为今年的国内年度票单总冠军。

    但黑马之所以为黑马,就是其“不可控”以及不符合市场认知度的情况下,进行了突破。说白了,其实也算是一场“赌博”,赌赢了就是黑马,赌输了就是“黑”。

    “这个倒还好,如果放在春节档,那么票房保底应该有30亿以上吧。

    丁炙笑了笑,淡淡地说道,显然充满信心。

    “保底30亿?‘

    在距离丁炙所在横店位置相隔千里的京都,一个发际线有些上移的中年人猛地一抬头,一脸地不可思议。

    “这个丁炙是疯了吗?还是觉得我们京都文化疯了?”

    这个满脸不可思议的中年人叫做徐闻,是圈内颇有名气的影视传媒公司的掌舵人。

    京都文化是以旅游业起家的,在前些年收购了京都一家影视传媒公司之后,开始转型到影视圈内。

    和九爻或者欢颂这种偏向于内容输出的传媒公司或者像是川河和嘉航那样注重艺人经纪的公司相比,京都文化显然比较不一样,它主要是倾向于投资和发行方面的业务。

    而且这个徐闻的眼光向来独到,转型这几年来,京都文化的投资和发行绝少失手,在影视圈向来有“十投九输”的魔咒中独善其身,甚至有着“十投九赢”的美誉。

    他这次显然把目光投注到了丁炙的《药神》上。

    说实话,尽管丁炙向来有着“票房财神”的美誉,但是美誉归美誉,现实归现实,影史中看待问题的方式向来现实。

    丁炙的票房号召力肯定会在他们眼中加分不少,但是现实题材的商业化,向来是影视市场所不看好的。

    尽管如此,作为最早接触丁炙的发行方,京都文化很有魄力地意欲向九爻传媒提出票房对赌,并且开出了18亿的保底天价。

    和票房分账不一样,所谓的票房保底,一般由发行方先对影片进行市场预估,与制作方约定一个电影票房的保底金额。

    在电影上映之后即使票房没有达到当初给定的保底数目,保底方也要按照约定给制作方约定好的保底金额,如果票房上映之后所得票房高于保底数额,那么保底方将与制作方共享票房收益,并获得高比例的分账。

    也就是说,丁炙如果应下了和京都文化的对赌协议,那么在《药神》这部影片尚未上映,就能先拿下18亿的稳妥收益。

    相对于相对低廉的制作和演员片酬的成本,实际上在回本的同时,已经大赚了。

    但是显然,对于京都文化这高达18亿的保底数额,丁炙似乎并不算太过满意,甚至提出了30亿这种将近于狮子大开口的数额

    所以也难怪京都文化的徐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个徐闻在这震惊之后,却是也没有动怒,反而是有些笑出声来。

    “他真不会以为,他能够再次复制《红海行动》的奇迹了吧?30亿保底?要知道,国内历来最高的保底记录,还是《疯狂外星人》的28亿,而且,那部片最终票房只有22亿,保底方可是赔了个底朝天。’

    “他这是自信呢?还是自负啊?”

    自言自语了两句,他才像向跟他汇报的属下轻轻说出一句话,“把消息放出去吧,我倒要看看,丁炙这是要成为传奇,还是成为笑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