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北上密州-《北宋第一狠人》


    第(2/3)页

    耿南仲脸上愁容难褪,咬牙道:“可是若不去看看,试上一试,势必是得不到半点地方的帮助了,就凭衙内的三千种家军和五万贯,恐怕难以寻觅宋江的踪影。”

    种彦谋摆手:“无妨,我既然领旨出征,自然是有信心的,为常人所不能为,才是大丈夫!”

    耿南仲不说话了,衙内到底还是少年意气,不知其中困难啊...

    不过他也没辙,只好感叹一声,然后紧紧跟上,开始思考起第二方案来。

    “怎么样,那种彦谋来了没?”

    楚州知州衙门,后宅中,一个肥头大耳穿着官服的壮年汉子朝着跟前的一个幕僚问道。

    “知州大人莫急,臣下已经得知,那种彦谋在城门吃了一次瘪后,进了城,转头又回去了,哈哈,兴许是不敢与知州大人面对了。”

    幕僚的一番话倒是让楚州知州有点满意,不过满意归满意,他还是揪着胡子有些疑惑:“这种彦谋不来求助我等助他粮草军械,难道他仅凭那三千家丁就去剿宋江吗?”

    这倒不是楚州知州担心种彦谋,只是他曾是徽宗宠臣蔡京的亲信,因为之前朝廷朝政被蔡京掌握,所以他也来到楚州为一州知州,别看这一州的知州不算什么,其实在大宋,知州的官位要比很多人要高。

    因为大宋的知州一般来说都是由皇帝的亲信担任,往往在汴京时就有了很高的官身,一州知州也是二三品的大员,虽然有节度州、防御州、团练州、军事(刺史)州四等之分,但是即便是最低等的军事(刺史)州的知州也有五品之高。

    当然了,大宋因为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分散安置了许多官员互相制衡,知州虽然官职高,但是有同级的通判,推官进行掣肘监督,至于上面的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提举常平公事以及安抚使,都可以互相监督。

    这套制度确实是保证了大宋几百年的安稳,但也造成了内耗严重,行政官僚臃肿不堪的局面。

    也算是为日后大宋灭亡埋下了祸根。

    呆在汴京许久的种彦谋也是素有耳闻,从家中老兵的回忆中也能得到印证,即便是顶在最前线与西夏人每日厮杀的西军,也受到无数官员的制衡,难以放开手脚。

    所以他干脆不跟这个体系的人打交道,反正他已经是孤臣了,与徽宗紧紧抱团是唯一的办法。

    好巧不好太子的事情,加上朝臣在背后搞的小动作让徽宗对他们失去了信任,种彦谋再在旁边一番煽风点火,让徽宗对新大陆起了兴趣,种彦谋的各种产业带来的丰厚利润也让徽宗和他有了独立与朝廷的资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