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选人的标准-《重启1978》


    第(2/3)页

    祁连山用皖北话说:“领导,俺是祁连山。”

    说了一句话后,他又停顿了,张卫东问他:“有口音,你的普通话说的怎么样?”

    祁连山坚决地说:“俺说的就是普通话,俺的家乡话和普通话一样。”

    这还是普通话,皖北的很多农民说得都比他强,但是张卫东听完笑了说:“确实,确实。”许多地方的人觉得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话相差不大,说出来大家都会听得懂,其实差了十万八千里。

    “俺还得过学校普通话诗朗诵比赛的第三名,俺的普通话没问题。”祁连山又继续说道,全国已推广普通话的时间不长,效果不是很显著。

    “那你很不错,今天先这样吧,你先出去吧。”

    没说三句话,他就下了逐客令,这让祁连山心情忐忑,临出门的时候还想问自己有没有机会,可是看着面无表情的孙正义,话又咽了回去。

    今天的三个手下人选,第一个刘家飞,桀骜不逊,恃才傲物,28岁工作多年,还不通人情世故,他的文字功底可能不错,但不是一个合格的秘书人选,年纪不大,人已经变得很死板。

    第三个祁连山,才走出校门,无论是眼界还是见识都远远不够,让他当秘书是给自己添乱,估计他还是农村考出来的孩子,成绩不错,可是只会死读书读死书,没有帮助处理规划处复杂业务的能力。

    估计他需要在社会上至少摸爬滚打十年,才能练出来。

    最合适的,反而是那个沈静怡。

    孙正义见祁连山走出去后,张卫东半天没说话,就笑着说道:“这个年轻人,看起来挺淳朴的。”

    淳朴,这个词用地在合适不过了,可不是什么褒义词。

    “处长,这几个人你觉得哪个合适?”

    张卫东却反问说:“孙主任,你和刘家飞很熟吗?”

    这句话吓得孙正义慌忙摆手:“没有没有,处长,我和他原来也只是上下级关系,来往不多,只是觉得写的稿子确实没什么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