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宾客云集-《重启1978》


    第(1/3)页

    第407章宾客云集

    张卫东被北大少年班录取,这消息才传出去没多久,却又传出他拒绝了北大的邀请,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恨不得抓住他的袄领子,使劲摇晃问他为什么。

    在这里要说一下当时的大环境,从1978年开始,中科大开始推行大学少年班,然后各大重点高校开始跟风,但是这种天才生源极其稀少,每一个都全国闻名,在民间对少年大学生的推崇更是堪比古代的科举。

    张卫东本来是皖北本地的神童,但是现在他经过了北大的选拔,就不一样了。

    轻松过了北大的选拔,一脚踏上状元的青云路,与那些新闻中的天才一起学习,于是别说全一中、全县了,就是全省都以他为荣,这是特殊时期的愿望,人有能力就要奉献自己,报效郭嘉。

    但是张卫东很为难,他知道自己的斤两,明知道将会遇到什么,怎么还愿意去碰钉子。

    而且天才不见得能一直熠熠生辉,中途夭折的不计其数。

    曾被誉为“第一天才少年”的宁铂,是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的明星,19岁就成为大学里最年轻的助教,但1998年他在《实话实说》节目中却猛烈抨击那时候的神童教育,四年后,38岁的宁铂突然宣布出家为僧。

    14岁考入大学的王思涵,毕业考试时却仅有一门英语及格,被学校责令退学;

    另一位神童魏永康在读硕士研究生时也遭到退学。这未必是他们“不行了”,而是“神童”的光环给了他们远远超出常人的压力,因为周围人常常都会忘了一个事实:“神童也是人”。

    何况张卫东很清楚自己并不是什么神童,他并没有那些神童超凡的头脑,倚仗的不过是两辈子的记忆。

    可即使算上上辈子,他文科生的知识对理科大学少年班也没有什么裨益。

    张卫东做梦也没想到,仅仅是一个不去读书,就引来了这么多责难。

    本地的《拂晓报》还专门做了民众对他不愿意去读少年班的民意调查,所有人的意见都是押也要押着他去,没有一个人愿意支持他。

    当时人们淳朴的观念,有能力报效郭嘉而你不去做,你就是不爱国,这份调查一出来,他家门口甚至出现了专门来谩骂他的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