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通电了-《重启1978》
第(3/3)页
所有人在电灯亮起来的一瞬间都高兴地大叫起来。
七十多岁的四奶奶瞪着青光眼,费力看着电灯不舍得眨眼说:“我还说在哄我呢,原来真能亮啊,这下好了,晚上也能纳鞋底做衣裳了。”
队长说:“婶子,灯是亮了,你晚上可别做针线活了,年纪大了,眼睛又不好。”
“我还能干哩,哪能闲着吃闲饭。”
张卫东看得眼睛发热,勤劳苦干,北洼村一代又一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那群孩子从村子的一头跑到另一头,高兴到不行。
有村民从自家来到小礼堂奇怪的说:“我怎么觉得,小礼堂的灯比我家的亮呢?”
为了节电,全村的电灯都是十五瓦的,而小礼堂装的是60瓦的大灯泡,差距肯定是明显的。
队长明明知道答案却说道:“你他娘的净胡说,全村的电灯都是一样的,你要那么亮干什么,怕你娘半夜跟别人的男人跑了?”
电送上了,村里的节目也开始了,第一个上去的居然是李萍,她画着浓浓的戏妆,唱的是当地的戏种泗州戏。
泗州戏类似于河南豫剧,唱腔也类似,李萍唱的是民间淫-词浪-调《李三姐思-春》。
脾气还真是难改啊,什么人唱什么戏。
村民彼此很熟悉,一听就知道唱得什么,缺德老汉装糊涂问:“李萍,你男人没在家吗?不然我晚上去陪陪你?”
李萍的丈夫青苗气得脸色铁青。
队长骂道:“好好听戏,今天谁敢让我今晚不痛快,我就让他一年不痛快。”
别说,李萍唱得还挺不错。
她唱完又是一个酒鬼上来,唱的是传统戏曲钓金龟,唱戏的几个显然是配合熟练的,手眼身法步像模像样,关月玲说他们是村里的文艺积极分子。
虽然是很熟悉的剧目了,村民还是看得很开心。
70年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远超物质文明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