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增加论文内容-《我的植物黑科技》
第(3/3)页
既然《细胞》的子刊拒稿,那杨舟打算狠狠地打他们的脸,直接投递其他顶级期刊。
如果不被拒稿的话,将来杨舟的论文,肯定优先考虑《细胞》,但现在是《细胞》错过了这次机会。
和导师商量好后,杨舟马上赶回酒店,他要整理实验数据,将基因代码的规律总结出来。
杨舟可以拿出胡萝卜完整的代码规律,但所有理论,都要有数据支撑才行。
而支撑杨舟数据的也只有大棚里的上百株植物。
本来能够拿出3万条代码包含的具体意思,但现在要用对比的手法,杨舟只会拿出大约50条基因代码。
从宏观角度来说,50个基因代码不值一提,但从开创性来说,这50个代码中,却也包含了几个关键基因代码。
比如颜色基因代码和大小基因代码。
计算机的基础是0,1。
程序员为了让计算机运行起来,编写了无数代码,拿计算机系统举例,win7的代码量就达到了5000万行。
但其实这五千万行代码,最本源的意义,就是控制计算机芯片中0,1的表达。
只不过每一行,所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
同样地,基因也是如此,假设基因是4进制,杨舟的50个代码中,就有一段代码表示控制这个植物生长大小的代码,还有生长颜色的代码。
那些畸形的胡萝卜,有的很甜,有的很苦,如果多种畸形胡萝卜都有相同的特征,并且基因代码也相同,证明这段基因很可能是控制他们这个特征的代码。
杨舟的修改论文,就是提出这个理论,并且用胡萝卜来举例。
目前还是完善体系阶段,将来接触更多植物,也许会发现同科的植物,代码也是相同的。
而有的,代码完全无关。
就像是萝卜和西瓜,基因代码组成了系统,一个是萝卜系统,一个是西瓜系统,两者代码可能压根没有相似之处,也可能其中有通用代码,这都需要整个科学界,或者杨舟继续研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