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道理我都懂-《重返1994》


    第(3/3)页

    “这样,约翰你再去银行那边打探一下,看看新永官方那边,有没有在为我们筹集这笔钱?”

    “如果对方没有,那我们立刻带着现在骗到的钱跑路。”

    ……

    与此同时,新永一中。

    接受完同学们的庆祝之后,杨建光何兵张清泠三人也一块儿来到了学校那块偏僻的西墙。

    看着眼前的破落不堪墙,再看了一眼不远处其他班已经画好的黑板报,何兵有些不解的问了一句。

    “这文化墙不就是大一点儿的黑板报吗?

    直接叫黑板报不好吗,叫什么文化墙。”

    杨建光刚想接话,一旁一边抱着书,一边优雅的修长的手指夹着圆润的白色粉笔的张清泠便脱口而出。

    “黑板报其实是近现代才有的一种教室文化产物,可文化墙已经拥有非常久的历史。”

    “大约在十四、五世纪初期时,伴随着宗教的发展,出现了在墙壁上绘制了各类宗教图案类的绘画方式,这种方式所绘制的图案一般都是宗教的题材,以装饰教堂等教会所属的建筑,从而增加建筑和环境的严肃和神圣性。”

    在古埃级,艺术家会在墙壁和柱子上雕刻各种的花纹作为装饰,其中这些装饰很多是记录居所主人的生平,以及记录各种神话故事,为埃级最初的墙绘艺术。

    “而在我国的西葬地区,人们把佛祖绘制在墙上以及唐卡(一种以牛皮制作的装饰物)上,以驱除邪恶祈求平安,这应该就是文化墙的来源了。”

    在张清泠说完之后,杨建光点了点头,接过了话,

    “实际上,在各国家各宗教中,都有在墙壁上雕刻,绘画的记录,这些记录着宗教和当时生活情况的壁画,便是现今的墙绘艺术品。

    上世纪60年代,m国的废城和宾夕法尼州出现涂鸦文化,从简单地书写tag和门牌等字母与数字的组合,到上世纪70年代前期开始在字型、效果等的钻研,近40年的发展已经让涂鸦走出m国的墙角,成为全球性的艺术创作。

    “其实字面理解文化墙就是将文化展示在墙面上,但跟黑板报有本质的差别。”

    “黑板报一般是根据特定主题,使用粉笔等材料制作而成,随便可以更改;而文化墙则是根据环境,地点确定主题,一旦制作了,除非特殊情况外不会随意更改的。”

    “而因为设计地点不同,文化墙也分成校园文化墙、社区文化墙,企业文化墙等多种。”

    在杨建光说完之后,张清泠跟杨建光对视了一眼,嘴角恰好好处的上扬着,银铃般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对,校园文化墙一般以学生为主,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职工在内的所有院校精神的一种群体文化。”

    看着相互对视,不断侃侃而谈的两个人,何兵突然抽了抽嘴,莫名的觉得自己跟这场景不太融洽。

    等到引经据典的两个人终于含着笑停下来之后,何兵这才欲哭无泪的出声道。

    “两位大神,你们说了这么一大堆。

    道理我都懂,可关键是就一天的时间了,咱们怎么画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