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海里捞挽回口碑的不几个月内,京都开了一个新的其他品牌的火锅店。按理说,海里捞的生意如此爆火,导致同行业火锅店都苟延残喘,这个火锅店也注定难逃宿命。 可令林凡诧异的是,它不仅开得生龙活虎,而且在短短几个月内,它还开了好几家分店。 于是林凡暗自派人去打探,这新品牌火锅店,究竟是有什么招数。 得出来的结果竟出人意料。 这新火锅店的经营模式,特色菜品,甚至是以热情而闻名的服务都与海里捞如出一辙! 由于新火锅的强大竞争力,海里捞的客源竟然被大大分流走,生意竟慢慢地淡了下来,林凡必须得想出解决办法了。 林凡在当晚召开了领导班子的全体会议,这无异于一级红色警报。 林凡,张明川,秦征,张勇早早就来到了会议室。 张勇首先发言:“这段时间,光明区,河淀区的几家分店,营业额都直线走低,那个新开的火锅店还就选在了我们海里捞的旁边,他们最近的生意大好。” 说到这,张勇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脸上也颇有疲态,看来最近他也非常烦恼。 秦征接过:“和平区和总店情况也不乐观,客流量和以前比有了明显下滑,照这么下去…” 秦征话没有说下去,只是摇了摇头,他接下来要说的话,在场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没有说出来。 张明川直接开口:“要我说,这个什么客来多火锅,就是对我们海里捞整个一个大抄袭!无论是经营模式,特色还是服务模式,可以说一点没改,原版照抄。” 说道这,张勇和秦征都不由得义愤填膺。 是啊,自己辛辛苦苦钻研出来的心血,一朝被他人剽窃了去,换谁心里能舒坦。 林凡终于开口:“现在重中之重是我们怎么能跳出故步自封,打破僵局,把海里捞的逆势翻转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