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惦记-《穿梭致富从1985开始》
第(2/3)页
咱有这个底气,因为技术差不多是顶尖的,所以两个大头头经常要人。
在别的地方是一流人才的,在这里来考核,三流人才,有些牛逼轰轰的,还考不上,灰溜溜的走了。
“要人也不好要啊,上次来了三十个,结果五个算是优秀的,其余的五个在里面学几年差不多,其他的……。”
“要不咱们要点技术工人,研究方面的暂时不要?”
“这个倒是可以的,反正火箭项目还要看后面,研究方面的成功了再说。”
“嗯,技术工人应该不缺,而且技术工人不需要太多的知识。”
总工在一边点点头,技术工人就是匠人,而研究方面的算是设计者,大师。
技术工人只要知道按照工艺流程做,然后对比成品数据就可以了。
不需要知道为啥这个这样设计,为啥另外那个那样设计,不需要。
就跟建筑工人一样,知道这一根柱子里面有多少根多大的钢筋,不需要知道这个柱子要承受多大的力,抗震什么什么的。
那是设计以及技术人员的事情。
咱们其实还好,军工产业的产业工人基本上没有断代,一代人接一代人的班。
军工科技大部分不适用全自动化生产线,第一是很多工艺需要比机械更精密的手来做,不是曝光有个雕刻火药的吗?按照道理说这样简单的东西自动化应该可以的吧?
但是为什么还是选择人工?难道这些厂子的大佬不聪明?
还有制造飞机的工人,别的不知道,以前737max因为意外停产的时候,鹰国的媒体就报道,一万产业工人受到影响。
而且还有视频曝光过,鹰国的客机组装线也是很多的工人在工作,安装飞机蒙皮脚手架上十几名工人,飞机蒙皮是一块一块的。
全自动化生产线也是会出错的,不是有报道某个大牌汽车两边的车门型号不一样吗?这算是豪车了。
而飞机一旦出这样的错误?
怎么办?
而且飞机的很多关键零部件一旦损毁,那么整个飞机进度就会停滞,哪怕说你的全自动机械臂有什么力矩控制,伺服电机有功率控制,都没用。
一旦失灵,或者短路的话,力量过载,瞬间扭断一颗螺丝,麻烦就大了。
另外飞机很多关键部分还是手工打造的,一些顶级的焊接工艺也是人来操控的,因为人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做出不同的策略。
当然还有就是这些尖端的东西让很多工人按照流程来做,那么不容易泄密,你知道的仅仅是你这个步骤。
做飞机梁的只是知道梁怎么做。
安装蒙皮的只是知道怎么安装蒙皮。
一旦你搞一个全自动化的生产线,那么一旦泄密,整个就完了……。
最后就是需求量了,飞机这个满打满算一年整个地球不超过五百架,而汽车呢?
飞机制造大部分是手动或者半自动的工具全自动的都很少……当然数控加工中心这个是自动的。
装配工艺也是一样的,分为很多步骤,每个步骤的工人只是知道自己这一块怎么做,具体这个零件怎么做,根本不知道。
而且有新闻也表示有一万多工人为f35生产忙碌着……。
这里面肯定是有道理的,不然不会需要那么多人的,这还不算一些采购的其他工厂的零部件。
xifei要招人了,并且要招工人,这个消息在航空航天领域传遍了。
一般的来说,招人都是招人才,技术人员,因为相对来说,不管是造飞机,还是造洗脸盆的工人呢,都不需要太优秀,也不需要太聪明。
工人之所以说工人,就是因为工作简单,不需要多么复杂,就拿按照装配飞机蒙皮来说,螺丝拧多少,每一块都有编号,换了谁也可以。
所以工人培训相对简单一些,而且工人还可以解决内部一些职工家属……。
技术人员就不行了,技术人员要懂得一定的技术,为什么这个蒙皮这里的螺丝拧十一圈,而换一个位置只是九圈呢?
工人不需要,工人只是要记住,这个位置十一圈,这个位置九圈,然后按照流程装配就是了。
哪怕是焊工也是一样,当然顶级的焊工也要有眼力见,有一定的悟性。
xifei这边其实很缺人,无论是产业工人还是科研人员,但是厂子里面又不想要那些没有什么实力的科研人员,要知道不管在什么行业都有一批伪专家,这些专家某些人,还会拿了一些不该拿的钱乱说话,干扰发展的方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