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胜的起义军彻底击败三大节度使之后,注意到粮草充足的河洛地区。 攻下伊水县,然后经过狭窄的伊阙关,就可以抵达夏县所在的伊洛平原。 “据说陈胜和吴广的起义军,人数已经到了六十万。如果他们携家带口来攻,我们伊水县这5000兵马,难以守住。” 县令杜牧对此感到悲观。 陈胜和吴广采取的是人海战术,而且他们的天赋还可以将乡勇转职为农民起义军,壮大队伍。 伊水县的5000兵马,不算是精锐,基本上全部是低阶兵种,维持治安和讨伐小股山贼还行,对付十几万起义军就难了。 陈胜和吴广扫灭汝水上游大大小小的势力,缴获了不少精良的兵器和盔甲,已经不是初期的农民起义军。 “向夏县求援,夏县应该可以调来一万兵马,足以守住此地了。” 蒋钦轻视陈胜的起义军,认为15000兵力,可以挡住陈胜和吴广的起义军。 杜牧进行推论:“陈胜和吴广二人粮草不济,我们坚壁清野,陈胜、吴广必败。” 一个驿站的小吏紧急来报:“两位大人,主公决定从关中回师,镇压陈胜、吴广!” 杜牧和蒋钦二人对视,看来陈胜、吴广这回摊上大事了。 夏镇,张华趁着唐玄宗和安禄山拉锯期间,暗中带领一万骑兵,从崤山北道,经过潼关、函谷关,回到夏镇,见到了繁荣的夏镇。 张华离开之后,委任范仲淹为县令,成功将夏镇升级为三级镇子,与目前唐玄宗的长安镇在一个级别。 “主公离开数月,征战关中,似乎有所成长。” 范仲淹见张华经过在关中数月的征伐,眼神更加坚定,不由欣慰,也不枉他守家这么长时间。 “这些时日,多亏希文尽忠尽职,我才能放心在关中大施拳脚。” 张华也庆幸招揽范仲淹这么一位王佐之才。 如果不是范仲淹治理后方,抵御来自东边努尔哈赤的威胁,那么张华担心后方有失,根本不敢攻打关中。 “主公令我在此地募兵一万,这是要攻打陈胜、吴广了?” 范仲淹可以从张华的行动,揣测出张华的意图。 北边的孙策、东边的努尔哈赤,这两个势力都不是用一两万兵马能够解决的强敌。 范仲淹想来想去,就只有陈胜的起义军,容易被人以少胜多。 “希文猜的不错,对付陈胜和吴广,一万骑兵足矣。我令你招募的一万新兵,作用仅是用于助阵和建造工事罢了。” “另外,召集镇守洛水县的陈午、函谷关的种师道。” 张华回到夏镇,立即召集所有的兵力。 陈午和种师道奉命,立即带兵前来汇合。 “陈午,不曾想我们还能把酒言欢!” 乞活帅田禋见到同为乞活帅的陈午,两人激动不已。 他们曾经是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的部下,因为时局混乱,各奔前程,乞活军四分五裂。 现在,两个乞活帅再次相见,唏嘘不已。 “杨业大人!” 种家军的种师道见到杨家军的杨业,更是激动不已。 杨业是北宋初年的武将,而种师道是北宋末年的武将,杨业算是前辈。 “种师道么……” 杨业不认识到作为后人的种师道。 但他听说种家军的故事后,对种师道也很是钦佩。 杨家军、种家军,都是北宋的将门,为了北宋出生入死。 “现在可不是叙旧的时候,等此次凯旋归来,本将军再设下盛宴,供诸位把酒言欢。” 张华回到夏镇不久,立即用兵。 兵马集结,不尽快速战速决,每一天消耗的粮食,数以吨计。 范仲淹说道:“主公,陈胜、吴广的先锋兵马,已经在向伊水县进发。” “三军齐进,迎击陈胜、吴广。” 张华征发一万骑兵、一万新兵,还有一千乞活军、一千种家军,一共2.2万人。 三大节度使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已经带着一万兵马进入伊水河谷。 河洛的主力远征关中,如果张华没有回师,说不定陈胜、吴广还真有可能打下河洛。 蒋钦、杜牧坚壁清野,以5000兵马死守伊水县的石镇,抵御三大节度使的兵锋。 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三人,相当于二三流武将,也有些才能。 吴元济带兵来到石镇附近驻营,四处搜刮用于过冬的粮草,却一无所获。 杜牧早就迁走了附近的居民,或者让他们暂时逃入山林中避难。 石镇有充足的粮草,而陈胜、吴广、吴元济等汝州的兵马,没有粮草,因此吴元济是被动的一方。 攻不下石镇,他们将全部冻死、饿死。 “这座镇子至少有供十万人使用的粮食,攻下石镇,我们才可活命!” 吴元济带着一万唐军,冒着大雪攻城。 这群跟着三个节度使的唐军也算是倒霉透顶,为了活命的粮食,他们前赴后继,架梯攻城。 蒋钦带着弓箭手守城,箭如雨下,不时有唐军士卒中箭身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