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李贞的战略-《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
第(3/3)页
所以,两军对峙,比的是国力,弱的一方一般往往想要战半,以出奇制胜,结束战争。
而强的一方只需要耗,就可以将弱的一方耗死。
现在陇右的战场上就是这个局面。
吐蕃二十几万大军陈兵于陇右,李贞听说不忧反喜,就是因为吐蕃人在前线的大军越多,他们所需要的后勤保障也就越多,对国力的消耗也就越大。
而大唐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又是家门口作战,拖得起,也有足够的实力拖下去。
吐蕃人全民皆兵,长期征召这么多的士兵在外作战,国内的生产一定会受到重大影响,而大唐人口众多,士兵都是职业的,虽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与吐蕃比起来,就要少之又少。
总之,李贞的策略就是拖下去,拖到吐蕃人崩溃,拖到吐蕃人自行撤兵,到时,大唐就可以从容接收陇右。
而如果现在就决战的话,正好称了吐蕃人的意,而且吐蕃主将赞悉若与钦陵那都是能力极强的名将,一个打得不好,不但收不回陇右,反而会受到更大的损失。
陇右,渭州。
薛仁贵与裴行俭、薛丁山也接到了李贞的命令。
由于薛仁贵的资历与职务在众人之上,所以薛仁贵是这次陇右之战的实际指挥。
薛仁贵的本意,是想出战的,但是李贞的命令却不能违抗。
对于李贞的用意,众将也是明白的,也知道这是最为稳妥的夺回陇右的办法,当下众人在渭州一带不断调兵遣将,以引诱吐蕃人继续增兵。
而另一方,吐蕃人在陇右的兵力已接近三十万,全国半数的人马皆集中于此。
赞悉若与钦陵所受到的压力都非常大。
陇右的物产并不足以支持三十万大军的庞大消耗,吐蕃大军的很多用度,只能不远万里从吐蕃本土和吐谷浑征调,时间一长,吐蕃人的物资保障就处于困难之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