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仪一脸疑惑:“一个月前,不是征过一次了吗?” “听说这次是开大战,龙将军东征,河西兵员就不够了,连不在册籍的仆役都可应征呢!” 张仪大是兴奋,紧紧握拳道:“太好了!” 吴青拱手:“在下告辞,后会有期!” 张仪亦拱手:“后会有期!” 吴青与众小厮快步走去,张仪拱手相送。 张伯走过来,关切地问道:“公子,伤到腰没?” “我这腰好着呢。”张仪给他个诡笑,似是想起什么,急问,“张伯,您去安邑办差,可办妥了?” 张伯点头。 “这人??多大年纪?” 张伯指指自己的白发和胡须,又是一笑:“已经在家等些辰光了,夫人请你快回!” “嘿,有了!”张仪眨巴几下眼睛,一拍脑袋,冲小顺儿叫道,“顺儿,耍什么愣呢,快点过来!” 小顺儿与两个小厮小跑过来。 张仪指着石磙:“将此物抬回去!” 小顺儿看看石磙,吐下舌头,招呼两个小厮,三人各挽袖子,二人扣臼,一人顶在中间,合力抬起,“嘿唷嘿唷”地头前走去。 看过张仪的书房,张夫人与沮生再次回到客堂品茶。又等良久,沮生有点儿坐不住了,东张西望。张夫人也是心不在焉,口中应酬,耳朵听着门外。 就在此时,远远传来张仪的“哎哟”声。 “哎哟”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夸张。 张夫人吃一惊,快步走到院中,见张伯搀着“哎哟”不绝的张仪跨进院门。 张夫人急问:“仪儿,怎么了?” 张仪却如没有听见,顾自“哎哟”。 张夫人正自纳闷,小顺儿几人“吭哧”“吭哧”地叫着号子,将打谷场上的石磙抬进院里,“咚”一声扔到地上。 张伯将张仪搀到屋檐下的软榻上,让他躺下,在他的肩上和腰上不住按摩。随着张伯的揉捏,张仪的“哎哟”声愈发夸张,长一声短一声,抑扬顿挫。 沮生走出来,站在门口打量张仪。 张仪眼角瞥见,“哎哟”声叫得更是欢实。 张夫人皱起眉头,不无狐疑地走过来,抚摸张仪的头:“仪儿,你??咋的了?” 张仪眼睛眯起,龇牙咧嘴:“娘,哎哟,疼死我了!张伯,轻一点儿,对对对,就是这儿,再轻一点,哎哟—” 张夫人转向小顺儿,厉声问道:“顺儿,咋回事儿?是不是让人打了?” “回禀夫人,”小顺儿应道,“公子与另一个公子在打谷场中比试才艺,举??” 不待他说下去,张仪厉声喝道:“滚一边去!” 小顺儿起身就溜。 张夫人低声叫住:“顺儿,过来!” 小顺儿返回来,看一眼张仪,一步一步地挪到张夫人跟前。 “说吧,举什么了?”张夫人放柔声音。 小顺儿看向石磙,刚要开口,张仪飞身跃起,朝他屁股狠踹一脚,骂道:“你个臭小子,叫你滚一边去,还不快滚!” 小顺儿就势打个跟斗,一翻身爬起,飞也似的溜了。 张仪复躺回来,再度夸张地“哎哟”。 张伯再揉。 张夫人显然看出张仪并不打紧,眉头紧皱,对张伯道:“张伯,甭管他吧!不让他逞能,他偏不听,让他疼疼也好,记个教训!”看向张仪,“仪儿,过来!” 张仪站起来,“哎哟”着走到夫人跟前。 见他还在做作,张夫人虎起脸:“娘为你从安邑请来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见沮生缓步走过来,给他个笑,转对张仪,“就是这位沮先生,快去见过先生,到中堂行拜师礼!” 张仪一动不动,两眼紧盯沮生。 沮生脚步沉稳地走到跟前,一双老眼回视张仪。 二人对视有顷,张仪收起目光,眼睛眯起,走近沮生,一句话不说,绕他转起圈子来,一边转,一边上下打量他。 沮生以静制动。 转有三圈,张仪退后一步,打个拱:“晚生见过先生!” 沮生回礼:“老朽见过张公子!” “老先生是专程从安邑来的?” 沮生捋一把胡须:“令堂专程使人聘请老朽为公子师,老朽不来非礼也!” “娘要晚生向先生行拜师礼,而拜师是要磕头的!” 沮生又捋一把胡须,略显孤傲:“这是自然。” 张仪歪头盯住他,手却指向张伯:“张伯可否通报先生,晚生这个头从来都不是随便磕的!” 不待张伯回答,沮生接话道:“当然,良禽择木而栖嘛!” 张仪“啪”地打个响指:“痛快!先生只须做到一桩事,晚生立马到中堂焚香磕头,行拜师大礼!” 沮生淡淡一笑:“张公子要老朽做何事,请讲!” 张仪朝门外大叫:“顺儿!” 小顺儿答应一声,跑进来。 张仪给他个怪笑:“为先生表演一下!” 小顺儿与张仪早已主仆默契,故意装作不知,傻笑着挠头:“敢问公子,表演什么?” 张仪指石磙,厉声:“你小子,装什么蒜?就表演本公子方才做过的那事儿!” 小顺儿瞧一眼石磙,大步走过去,朝两手啐一口,搓过,一手扣牢一端石臼,大喝一声“起”,奋力擎起,身子趔趄一下,差点儿跌倒。幸好另一小厮眼疾手快,上前扶住。 小顺儿稳住身子,将石磙扛到肩上,仅走几步,不敢再走,用力朝前一掷,石磙“咚”地砸在地上,震得众人脚下一颤。许是用力过猛,小顺儿朝后跌倒。 “呵呵呵呵,”张仪伸出拇指,“好小子,看不出来,有两下子嘛。爬起来吧,晚上本公子赏你一只鸡屁股吃吃!” 小顺儿吐吐舌头,爬起来,溜到一侧。 张仪扭过头,望向沮生,指着石磙,阴阳怪气道:“先生,您老可看清楚了,就照那厮所做,自己搬起来,扛在肩上,”指院中的大树,“绕此树三十圈!只要先生做够此数,本公子立马磕头。若是少走一圈,呵呵呵呵??” 沮生傻掉了,脸色尴尬,表情愠怒,转向张夫人:“这??” 张夫人怒目横瞪张仪:“仪儿,不得无礼!” 张仪转对张夫人:“娘要仪儿拜师,仪儿绝对服从,可仪儿既然要拜的是师,这个师就得胜过仪儿,是不?” 张夫人面现不悦:“仪儿,不可狡辩,先生要教你的是学问,不是蛮力!” 张仪转对沮生,顺水推舟:“先生,我娘说让先生教晚生学问,想必先生的学问胜过晚生了!” 沮生捋须:“若论学问嘛??”眼睛微微眯起,现出得意状。 张仪又打一个响指:“好!”两眼盯住他,“先生有何学问,可否说来听听?” “张公子听好,老朽是百家学问,皆有涉猎,琴棋诗书,无所不知!” “如此说来,先生也知诗了?” “当然,”沮生语气倨傲,“方才说过了,琴棋诗书,老朽无所不知!” 张仪扬手:“就请先生吟首诗吧!” 沮生思忖有顷:“诗有三百,不知张公子欲听何篇?” “先生熟悉哪篇,就吟哪篇!” 沮生暗忖:“这小子出言狂妄,不能让他瞧低了,我且吟一篇生僻的!”闭目有顷,清下嗓子,抑扬顿错,脑袋微微摆动,朗声吟道,“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张仪淡淡一笑:“先生背得虽说一字儿不差,却也不算本领!” “这??”沮生怔了,“如何才算本领?” “先生听好!”张仪略顿,凝神,朗声吟咏,“道周彼行,车之栈有。草幽彼率,狐者芃有。暇不夕朝,夫征我哀。野旷彼率,虎匪兕匪。民匪为独,夫征我哀。矜不人何,玄不草何?方四营经,将不人何?行不日何?黄不草何?” 沮生震惊:“你??你能倒??倒背!” “哈哈哈哈,”张仪放声大笑,模仿先生口吻,“在下三岁吟诗,六岁倒背,十五岁贯通百家学问。至于琴棋书画嘛,先生这要切磋研磨吗?” 沮生额头汗出:“老??老朽??” “哼,叫在下看,先生当是真的老且朽矣!” 沮生满面紫涨:“你??你??你个狂??狂??” 张仪盯住他:“说呀,狂什么呢?” 沮生气结,活活卡死在“生”字上,狠盯张夫人一眼,袖子一甩,大步出门。 张仪却不罢休,阴阳怪气地补上一刀:“老先生,不辞而别,失礼乎?” 沮生却不答话,扬长而去。 张夫人脸色阴沉,对张伯道:“给他一金盘费,让他走吧!” 张伯应过,追出。 张夫人朝兀自得意的张仪狠剜一眼,大步走回后堂。 张仪冲她背影做个鬼脸,突然想起什么,跑出大门,远远望到小顺儿,招手。 小顺儿小跑过来。 张仪吩咐道:“顺儿,套车!” “好哩,”小顺儿朗声应道,“公子,我们去哪儿?” 张仪横他一眼:“让你套车你就套车,问个屁话!” 张家家庙的牌案上依次是先祖张欢、祖父张耀、父亲张豹三个牌位。 张夫人跪在案下,一手捂口,一手按胸,剧烈咳嗽。咳一会儿,张夫人摸出手帕儿捂在嘴上,吐出一口污血,迅即包上。 张夫人小喘一时,仰头望着夫君张豹的牌位和遗像。张豹身穿大魏武卒服饰,英气逼人。张夫人泪水滚落,眼前浮出系列情景: —张猛、张豹在案前盟誓,结为生死兄弟。 —张猛、张豹同穿魏武卒服,飒爽英姿。 —一辆战车停在门外,张猛和一个年龄稍长的御者从车上抬下一口棺木。 —张夫人在梁上悬下绳子,正在套结,门外传来一个脆脆的童音:“娘—” —张夫人泪水流出,松下套结,藏起绳子,开门。 —门外,站着送张猛回来的御者,怀中抱着只有两岁的张仪。 —小张仪出溜下来,扯住她的衣角,朝外面拉:“娘,娘—” —张夫人抱着张仪痛哭。 院中传来脚步声。 张夫人思绪回来,掩袖拭泪。 张伯走进来,在张夫人身后跪下,朝张豹叩首。 张夫人看向他,轻声道:“张伯??” 张伯抬头看她,关切地说:“夫人,听见您又咳了。要不,换个医师?我打听到少梁北有个老先生,专治痨病!” 张夫人深知自己这病已积重难返,无药可救了,朝他苦笑一下:“不用了,偶尔咳几下,不打紧的。仪儿呢,叫他过来!” “没看到他,听小厮说,叫上顺儿出去了。” “去哪儿了?” 张伯迟疑一下,从袖中摸出一个征役告示:“夫人,河西又征役了,是张将军派人送来的告示!” 张夫人震惊:“哦?” “告示上说,不仅仪儿在征,连顺儿他们也须入册,看来,河西怕是有大事了!” 张夫人闭目有顷,猛地睁开:“仪儿不会是应征去了吧?”目光征询。 张伯皱眉道:“吃不准。” “这告示他??晓得不?” “告示刚到,但仪儿也许早就晓得了。” “咦,他怎么晓得的?” “寻他比试的那个孩子叫吴青,是少梁西吴邑的,他家收到告示,来人叫他回去,想必仪儿??” 张夫人神色凝重,眉头紧皱。 “唉,这孩子,”张伯叹口长气,“一心想的就是应征,就是建功立业。上次征役,夫人没遂他的愿,他有多日不开心哪!” 张夫人想到什么,睁开眼:“张将军在不?” “在。龙将军东征,把他留下了。” 张夫人长嘘一口气:“你去找找张将军,仪儿的事,拜托他说个情。无论如何,不能让仪儿犯险,张家就剩他这一根苗了!” “老奴这就去。” 河西某个征役处,一名军尉翻看名册,边看边念叨:“张邑?张仪?” 张仪伸长脖子,似乎也在帮他查找。 军尉由头看到尾,轻轻摇头。 “咦,”张仪一脸错愕,急切道,“你再查查,怎么可能没有我张仪呢?” 军尉再查,两手一摊,给他个苦笑。 张仪抓耳挠腮,一脸急相。 显然,张夫人的顾虑是多余的。张伯匆匆赶至张猛的军将府,未及开口,张猛就晓得他是为什么来了,拱手笑道:“请嫂夫人安心,在下早已交代过了,没让仪儿入册!” 张伯拱手道:“呵呵,谢将军了!” 二人正在说话,一个军尉匆匆走进,叩道:“禀报军将,有个张公子闹着要见您,说是张邑的!” 张伯苦笑一下,看向张猛。 张猛回他个笑,吩咐军尉:“转告张公子,本将视察军营,不在府中!” 军尉拱手:“喏!”疾步出去。 河西大荔关的关门处,关卒正在逐个盘查、登记等候渡船前往秦地的人。 一行人打着“魏”“使”“陈”等旗号行至关门。 关尉核查完一应使节文书,恭手送出关门。 看到关卡盘查得这般森严,陈轸颇为纳闷,走出轺车,冲关尉道:“敢问关尉,边关可有大事发生?” “回禀上卿,”关尉回他个军礼,“我们接到军令,全体戒备,各边关、洛水至长城防线进入战时状态,人不卸甲,马不离车,严格盘查过往人员!” “战时状态?”陈轸凝眉,喃喃重复一句,吸口气,“与谁开战哪?” “防御秦人!” “秦人?”陈轸苦笑一下,“你们关令何在?” “关令调防,新关令刚到,正在交接!” “请他出来!” “这??”关尉一怔,“遵命!”反身急进关令府。 关令府门外,李关令拱手别过赵立,跳上战车,扬尘而去。赵立目送一程,正要回府,关尉跑至,跪叩:“报,王上使臣求见,请将军过去!” 赵立吃一惊道:“王上使臣?何人?” “陈上卿!” “可是陈轸?” “正是。” 赵立吸口长气,忖道:“早听吕将军讲过此人,说他与上将军私交甚厚,更是王前红人,不定哪日就官拜相国呢,今朝若是得攀此人,岂不是??” 这样想定,赵立问道:“人在何处?” “正在关门外候渡!” 赵立责备道:“王上特使驾到,为何不禀报?” “禀报李将军了,”关尉颇觉委屈,“可李将军正在忙于接待将军您,只让属下查验!” “查验?”赵立呵斥他道,“王上特使代表王上,特使驾到就是王上驾到!传令,所有将士出列,奏军乐,恭迎王上特使!” “喏!”关尉跑去传令。 赵立大步走向关门。 不一时,军乐齐鸣,守关将士列队,陈轸在赵立等簇拥下昂首步入关门,走向关府。 赵立将陈轸引入正厅,设宴款待,满案美酒佳肴。 酒过数巡,陈轸端起一爵酒,脸色微醺,眯眼看向赵立:“你是说公孙衍下的令?” “正是此人!”赵立点头,“龙将军叫他犀首,临东征时,将印绶与令箭悉数交给他,让他暂代郡守,向河西臣民发号施令!” “奇怪,”陈轸似是没听见,顾自说话,“他怎么来河西了?” 赵立摇头:“末将不知!” “秦魏睦邻,王上与秦公结为儿女亲家,秦人撤关撤防,此人却如临大敌,这不是来捣乱吗?” “上卿所言极是,”赵立附和道,“不仅是末将这样想,河西所有将士都这么想!” “奇怪,他不过是个相府家奴,一不在册,二未受封,龙贾为什么竟将河西印绶全部交付予他?” “末将晓得!” “哦?”陈轸看过来。 赵立压低声音:“白相国将七千金无偿送给龙将军,龙将军欠下白家的情,将大权交给公孙衍是还情!公孙衍是白相国最信任的人,据他自己说,是白相国临终前嘱托他来河西的,末将推断,为这七千金,龙将军定向白相国承诺过什么,故而才让公孙衍执掌权柄!” “嗯,嗯,”陈轸长吸一口气,冲赵立竖个拇指,“赵将军所言成理!”举爵,“来,为你这个推断,本卿敬你一爵!” “谢上卿谬赞!”赵立双手举爵,一饮而尽,等陈轸也饮毕,为他斟上,“不瞒上卿,什么狗屁犀首,什么狗屁代郡守,末将根本没把他看在眼里!在末将眼里,如此重位,只有一个人合适!” “何人?” “军将吕甲!” “吕甲?嗯,本卿晓得他,听闻他武艺高强,十八岁就建下奇功,是员骁将!” “是河西第一骁将!”赵立不无骄傲道,“在河西,除龙将军外,末将只听吕将军的!今日末将再听一人,就是上卿大人您!上卿大人但有吩咐,末将必全力照办!” “呵呵呵,”陈轸回他个笑,拱手,“本卿有幸!” 赵立亦拱手:“是末将有幸!” 陈轸倾身,压低声:“不瞒赵将军,本卿此番使秦,就是向秦公表达我王的睦邻诚意。你们军人的事儿,本卿不好多讲,但本卿可以透给你一句,秦人既已撤关撤防,我们这般森严壁垒,与我王的睦邻旨意背道而驰哟!” 赵立吸口凉气,有顷,举爵:“谢上卿提醒!”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