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下雨-《带着购物系统回到80年代》


    第(2/3)页

    村长也不可能说这几天就一直在路口这儿等着,总得吃饭休息吧。

    “老二,你去彭家庄,还有别的邻近的村子,通知一下各庄子、村子里里的大队长、村长,就说是俺说的,让他们不要来了,如果他们不信的话,就让他们来找俺,俺亲自和他们说。”

    村长吩咐自己的二儿子,去那些远一点的村子报信。

    “知道了,爸。”李光华答应了一声,就去了。

    。。。

    。。。

    在村长忙着通知众人的时候,吴有胜就在家里,喂喂鸡、喂喂兔子什么的,也没什么需要做的,很轻松。

    第二天,早上开始,天空就下起了蒙蒙细雨,吴有胜起床后,看了看。

    这季节,按理来说,应该是属于冬天了,可是前几天的气温还是蛮高的,昨天夜里突然下了雨,一大早起来,就感觉有些冷了。

    或许,这就是这场雨的目的吧,驱散秋天的燥热,带回属于冬天的冷意。

    做好了早饭,两姐妹也都起床了。

    “嘶~”

    本来两人就穿的少,一打开屋门,就感觉有点冷了。

    吴有胜见状,拿出刚买的两件稍微厚一点的衣服,让她们穿上。

    穿上了后,就没那么冷了。

    下了雨,就不能骑车去上学了,只能走着去了。

    “下雨了,带上伞。”

    “知道了。”

    伞是用一些防水的皮,刷一层桐油,再用竹条、竹片做伞架、伞骨,制造的一种油纸伞,很古老了,后来就慢慢的退出了舞台,因为被那些塑料、涤纶、尼龙布、钢筋骨架制成的雨伞给淘汰了,毕竟,工业化下,一把塑料雨伞,越来越便宜,没有油纸伞那么工艺复杂。

    当然了,油纸伞也不是说就完全消失了,在浙杭一带以及其他的地方,还是有保留这样的工艺生产,这也是现代人相对的富裕了,不怎么在乎价格,只看好不好看,意境美不美。

    诗人戴戴望舒的《雨巷》,就有描述油纸伞的,小学课本大概都学过,就是那句“撑着油纸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