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席卷之势-《硬汉的娱乐圈》


    第(2/3)页

    电影评分8.9。

    虽然也有一些差评,评论的内容相对比较浅显,但绝大多数观众都是认可的。

    而专业的影评网站上,则是分析的相对比较深刻一些。

    比如花瓣网。

    “人性!——刻画人性!

    这部电影虽然是商业功夫片,但王铮导演依旧给我们展示了他强大的编剧能力,在短短的120分钟内,刻画出了数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比如沙胆源,完全就是一个被惯坏的孩子,不懂人情世故,不懂脸面的重要性,看到了廖师傅被叶问打败,也就算了,还到处宣扬,被人找上门来,一脸不服气的找叶问求证——可,廖师傅可是靠这个吃饭的,要是这种事情被众人宣扬出去,岂不是没了饭碗?

    很自然的,沙胆源自然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最终叛逆之下跑去当土匪。

    不仅把一个处于叛逆期的人物描绘的独特,还巧妙的推动了剧情发展。沙胆源、武痴林、廖师傅以及叶问——三个人在这件事情中的微妙反应,把人情世故,刻画的淋漓尽致。

    再比如翻译李钊。

    一个似乎有些洗白但却是比较真实的汉奸李钊。

    这个人物很矛盾,一方面呢帮助鬼子,当鬼子的翻译,成为鬼子的走狗,让人不齿。

    另一方面,却又每每在关键时刻,帮助叶问,帮助国人。

    这两者很矛盾——一直到最后,导演才给大家揭秘,原来他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他有年迈体弱的双亲,残疾的家人,还有一个妹妹……他要生活!他要吃饭,,他得背负整个家庭的责任!

    所以他才当翻译,因为有白米吃!

    哪怕他心里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在戏里,李钊说:“我只是翻译,我不是走狗,我是一个中国人!”这句话我现在还记得,然而,汉奸就是汉奸,无论出发点是什么。

    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很残酷,却震撼,却真实!”

    ……

    “打斗戏精彩!拳拳到肉,完全不同与以前的武打风格,我猜叶问之后,会有许多动作指导去模仿戏里的打斗戏,太棒了,刺激真实,似乎梦回八十年代看港台武侠片的心情!

    据说,王铮导演为了拍好打戏,曾走遍全国,寻找武林学习各路拳法,虽然不知道这个消息准确不准确,但看到叶问的成片之后——至少,王铮在这一块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不然,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新意!很真诚!”

    ……

    “一场酣畅淋漓的功夫盛宴!喜欢功夫片的绝对不能错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