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努力安利-《1911再造中华》
第(3/3)页
徐先生有点意外:“你还向张謇先生拉过投资?”
李思明郁闷的说:“对啊,拉过好几回了,那死老头小气得很,手头上明明有大笔资金却舍不得拿出来投资,我说得嘴都干了,也只是勉强说服了他投资南通炼钢厂……”说到这里,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一脸的沧桑。
袁容庵嘴角抽搐得更厉害了。
张謇他是知道的,纺织业巨头啊,大生纱厂生产的生纱、棉布不光畅销全国,更远销欧美东南亚,为他带来巨额的利润。除此之外他还投资兴办了很多诸如食品厂、五金厂之类的工厂,大多是赚钱的,在中国轻工业发展方面,张謇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但张謇也有他的局限,他玩玩投资小回本快的轻工业还行,让他投资大规模采矿、冶金、铁路、船舶这类投资巨大、回报周期极长的重资产,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怕亏掉裤子。李思明居然能说服张謇投资南通炼钢厂,也算是了得了!
徐先生干笑一声,说:“李团练使,我家老板打算效仿你,在辽东垦荒办大农场,并且推广水稻种植,你看有什么问题吗?”
李思明正色说:“没有问题啊,很好啊,东北那地肥得流油,不办几个大农场种点水稻、小麦之类的高产作物,那不是暴殄天物嘛!”
徐先生说:“话虽这样说,但东北气候寒冷,种水稻的话,怕是很困难。”
李思明摆摆手:“也就比河北冷那么一点点罢了,河北都能大面积种植水稻,东北自然也不成问题,只是没有人尝试过而已。”他用手比划着,“想在东北大面积种植水稻,首先要解决灌溉问题,不过我想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辽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美,水流充沛,引水灌溉轻而易举,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就能弄出几百万亩稻田来。”
袁容庵点头表示赞同。辽宁的情况他自然是了解的,别的地方不说,光辽河平原这一片要开垦出几百万亩稻田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稻种就更不是什么问题了,朝鲜、日本这两个国家都有耐寒的优质稻种,直接从这两个国家引进就是了。实在不行,京西稻、小站稻也可以拿去试试的,这么多稻种,总有几种适合东北的气候。”李思明自信满满的说。
徐先生说:“这一百多年来,一直有朝鲜移民在东北尝试种植水稻,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获得了成功,种出来的水稻产量相当高,口感也好,由此可见,朝鲜稻种完全可以适应东北的气候。”
袁容庵说:“那就从朝鲜引进吧。”他皱着眉头说:“其实在东北种植水稻,最困难的还是育秧。东北要到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才能下秧,而在此期间经常倒春寒,几场寒风过来,秧苗就死光了。但如果下秧下得晚了,只怕还没等水稻成熟,东北的冬季就来临了……有不少种水稻的人就是因此而失败,最终一贫而洗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