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又当了一回冤大头-《1911再造中华》
第(2/3)页
两位知府羞愧的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他们也想凭真本事考取功名啊,但是这年头想考取功名实在太难了,而且就算能考上去,也不见得能当上有实权的官员,在北京当个有名无实的闲职,年复一年地熬资历,熬到四五十岁才外放当个芝麻大的小官的倒霉蛋多了去了,哪有直接花钱买官快!
宋雨薇笑着说:“如果他们能靠真本事考取功名,也不会被丢到盐城、淮安这种兔不拉屎鸟不下蛋的鬼地方来受苦啊!”
两位知府点头如小鸡啄米,对,太对了!如果我们能高中状元,还会被丢到这种鬼地方来吃草,十年没挪过窝吗?别人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们真的是在吃土啊!
李思明让宋雨薇给堵得无话可说,只得在心里长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哟!这年头的人都不老老实实去读书好参加科举,而是花钱买官了,害得老子想找个有点水平的人帮忙写首诗都找不到!”
只能说他倒霉。这年头那些考科举考出来的知府、知县一个个肚子里都是很有墨水的,问题是他碰到的两个知府全都他娘的是靠花钱买,目不识丁倒不至于,但想让他们当着数千人的面写诗,这个臣妾真的做不到。
虽说没有人帮忙写诗有点扫兴,但宋雨薇从上海带来的记者用照相机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幕,明天这一大事件就会登上报纸的头条,也算是弥补了李思明没能出成风头的遗憾。这个骚包还特意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记者们讲述了很多细节,希望通过报纸向全国传递一个信息:盐城和淮安已经拥有很好的灌溉系统了,欢迎大家来垦荒!
他的目的也达到了,苏北总渠开闸放水的消息迅速登上了好几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的头条,然后通过那一份份报纸,迅速传递到这个老迈帝国的各个大城市,再通过城市向乡村传递。这里头自然有官方的意思,大清这些年一年比一年糟心,对外一笔笔赔款压到他们透不过气来,对内,天灾没完没了的,光是刚过去不久的那场持续了四年之久的苏北大旱就够糟心了,实在很需要一点积极的信息振奋一下人心。李思明在短短几个月里挖通了一条长达三百二十多里的水渠,即将把盐城和淮安那千万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无疑就是一个很积极的信息,苏北、淮西那些灾民好歹也有了个去处不是?这样的好消息自然要大力宣传的。什么?是李思明自己干的,跟官方无关?嗨,只要用一点春秋笔法,主要功劳就成官方的了,大家对这一套实在太熟练了!
两江总督府马上就派人过去视察了这条气势非凡的大渠,并且作了很多指示……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这条水渠可是两江总督府鼎力支持才修建成功的!李思明倒也识相,多次附和了这一说法,一通彩虹屁把两江总督府给拍得身心舒畅,然后甩手一波银弹,把那帮跑来抢功劳的人砸得眉开眼笑,纷纷竖起大拇哥,夸这个小伙子真的太会做人了。
李思明真不计较这些虚名,反正这条大渠是谁挖的,盐城、淮安两地百姓心中有数,那数以千万亩计的荒地开垦权都归他就行了,何必跟两江总督府争这些虚名?但他也不会当冤大头,在用彩虹屁把两江总督府拍得飘飘然之后,他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希望组建一个两千人的民团,保护他的农场。
话说在提出这一条件睥时候他心里有点发虚,毕竟要拉起一支两千人的武装啊,搞不好要被人扣上谋反的罪名,拉到北京菜市口去片烧鸭的。他已经做好了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心理准备,底线是八百人,只要两江总督府允许他组建一个八百人的民团他就心满意足了。
出乎意料的是,两江总督府非常爽快,在敲走了他三万两银子之后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两千人的民团是吧?让你办,不过武器什么的你自己解决,别来烦我。
这么爽快,反倒把李思明给吓了一跳。两江总督府脑子进水了是吧,这可是一支两千人的武装啊,眼都没眨就批下来了,就不怕他图谋不轨?
林知府一语道破天机:“从长毛之乱开始,各地就在狂办团练,现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民团到底有多少,数都数不过来了。绝大多数都没跟朝廷打一声招呼就办起来了,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像你这样打过招呼塞过钱再办的已经算良心了,他们不爽快同意才怪。”
李思明傻了眼:“也就是说就算我不跟他们打招呼也可以办的?”
林知府肯定的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