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上午的时候他出城,下午的时候和杨默聊会天,然后便在集市里转悠。 每次来俊臣回到客栈,杨默便收摊,去来俊臣溜达的店铺转一转。 旁敲侧击的询问。 编草鞋的身份给杨默很好的掩护,集市里的商户在他面前没有丝毫警惕之心。 来俊臣这三日里在集市中几乎什么也没买,但却和多人聊了聊。 所有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很会说话。 比如卖木炭的老哥、卖皮子的老哥、卖粮的老哥... 来俊臣和他们也没有聊什么特别的东西,基本都是,最近木炭涨没涨价、皮子最近卖的怎么样? 粮食的价格有没有上涨? 甚至还去马市上买了些马药,去木料厂询问了最近城内有没有桑柘木。 一副十分亲民的京官形象。 第四天回到国公府的时,马三宝刚刚回来,见到杨默的时候,满脸笑容,前些天眼中的忧虑不见了,精神焕发。 吃饭的时候还说李秀宁明日便回来。 说到兴头上,藏不住话的马三宝开怀道:“来俊臣那鸟官,一连去了三次军营,什么都没有发现,最后灰头灰脑的走了。” 杨默也跟着他高兴。 晚上回到屋内,却笑不出来了。 木炭最近价格上涨,说明最近城内打铁的需求量增加。 皮革的出货量大,说明某种皮革制作的东西大量增加,而铁匠打铁时的围裙便是皮革做成。 至于说桑脱木,那是上等弓所需要的材料。 春江水暖鸭先知,纵然这些商户没有参与到李家的谋反准备中,但同处一个行业,商人是逐利的。 有的时候人不说话,市场的趋势和金钱的流动,胜过千言万语。 但这些,能说明什么呢? 就算来俊臣掌握了这些信息,也无法当做李家谋反的实证。 杨默闭上了眼睛。 如果,这个来俊臣果真是前世那个极其擅长捕风捉影,捏造事实的酷吏... 他来太原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搜集到李家谋反的证据的话... 缓缓的睁开眼睛,杨默从怀里掏出那本亲手做了一夜的书籍——《罗织经》。 “请君入瓮么...” 他低声喃喃,吹灭了蜡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