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了能让家长同意让自家女儿去上学,每天下课后主动去人家家里做家务的临时教师; 为了能让学生能保持状态上课,自己掏钱给学生买衣服、买食物、买文具的临时教师; 不知凡几…… 就算杨铸后世,在某些边远农村做市调时,也曾经遇到过那种周末跑到县城里搬砖,然后拿着工钱买了一大堆毛线,自己给学生织手套和耳套的男老师——那地方海拔高,冬天太冷,小孩子太容易得冻疮。 见识过这些事情后,杨铸终于相信……在这个精致利己主义横行的年代,这世界上还是有那么一批“傻子”的。 然而,美好的事物往往存在于童话里,“付出就有回报”也只不过是一句经不住推敲的谎言; 这些代课老师们,薪资低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程度——2005年,当城镇居民人月均收入超过800大关的时候,这些代课老师的薪资竟然只有40元/月;即便是杨铸重生之前,这些代课老师的工资平均也只有1200元-1400/月(这是云贵川和广西地区的真实数据,其余地方不清楚,但是估计相差不会很大)。 在2021年,一个老师的工资仅仅只有1200,还要用这么点钱去养活一家人,你敢信!? 然而,工资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哪怕他们兢兢业业地在岗位上坚守了二三十年,但哪怕是临近退休了,却依然没有一个编制。 既然没有编制,等到大量年轻教师进入农村一线教育岗位后,等待他们的就不是退休了,而是……淘汰下岗。 据杨铸后世看过的一篇报道,一部分被淘汰下岗的顶岗老师,由于长期与外界脱节,下岗后根本找不到出路;而由于没有编制,他们只能四处借钱补缴了数千到数万元不等的养老保险后,坐等60岁,然后靠着微薄的养老金来渡过余生; 至于60岁之后的养老金是多少呢? 杨铸对那篇报道里的刺目的数字记忆极为深刻——355.48元! 天知道杨铸看到那个数字的时候,心情是如何的。 而报道里那位顶岗了二十多年的教师面对镜头时,一脸落寞说出的那句话,则更是让杨铸感到心酸。 他说…… “没有办法,我们是注定要被时代淘汰的人!” ……………… 深深吸了口气,杨铸淡淡地看着张孟平:“对于这个群体,以及他们的现状,我略有所知;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拿这4万块钱究竟是私底下直接补贴他们呢,还是另有所用?” 萝卜叹了口气:“杨铸,原本我是想私底下找点名义直接补贴他们的,毕竟我天天在基层转,没有人比我更清楚这些顶岗老师的辛苦和付出,而他们也太艰难了点……一个月三十多块钱的工资,连村里的建档贫困户们都比他们强,一个个更是疾病缠身,要是真查出点大病,你让他们怎么办!?” “但是,后来我想清楚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且不论直接给补贴的话,会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尊心受损;对比起现在基层农村出现的状况,我其实更担心他们失业;” “因此,这4万块钱我打算找个名义,把几个乡一百多个行政村的50多名临时老师聚集起来,给他们搞一场为期1-2年的业务强化培训;” “这样一来,就算县里开始【撤点并校】了,只要他们教学能力考核过关,也依然会被留下来——就算不能留下来,只要水平上去了,我大不了去求求人,在其它县帮他们谋一份执教工作。” “当然,如果他们考核成绩好了,再去弄个成人教育文凭,能帮他们谋个编制就更好了!” 撤点并校!? 杨铸皱了皱眉,滇南边远山区不比中原和内腹地区,撤点并校这么快就要在镇雄推行了么? ……………… 按理说,主要混迹于商业的杨铸,对农村教育政策平日里不怎么关心,撤点并校这种事情应该不太了解才对。 但没办法,谁让他欣赏的明星并不多,粉的更是只有那么一两位,但偏偏“只有太阳能黑”的古校长就是其中之一呢? 嗯…… 这事还得从后世一篇指责古校长“搞假慈善”的文章说起。 文章大意内容就是说,古校长虽然鼓着劲在农村里连续捐了一百多所小学,但是根本不管这些学校的后续使用和运营;实际上就等于搞了堆空房子,啥用也没有——说到底这些慈善行为只不过是沽名钓誉,用来维持他的热度罢了。 而这篇文章咋一眼看也并不像刻意黑古校长,因为文章链接了一个视频,视频里的博主探访了某个名叫“红光古天乐小学”的农村小学,发现这所仅仅使用十年不到的学校早已经人去楼空,早就在2018年停办了,只留下杂草丛生的地面和荒废掉的各种设施,看起来很有些空架子的意思。 由于的确有视频佐证,因此哪怕是再相信古校长的粉丝们,也免不了底气不足,开始疑神疑鬼起来。 然而杨铸跟其它粉丝不一样,长期混迹于社会的他坚信“眼见未必为实”的道理,于是趁着某次有下属去农村做基调的时候,顺口让他有机会去问问这件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