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了,所有人出发!” “诺!” 就在三路大军全都浩浩荡荡的朝着三个不同的方向奔行的时候, 沈心和英布也行动了起来。 只不过他们的行踪,不在这三个之内, 而是在野象山最右边的悬崖峭壁! 野象山正前方是最为舒缓的山坡, 不过关口和巨石阵这些障碍,也最为多。 后山和左边,半坡半壁,可以走, 但是走的不快,不太适合大军通行。 而在山的右边也就是山的南边,是一段峭壁。 因为峭壁靠南,经过无数次的风吹日晒, 这一截峭壁,又陡峭,表面又滑, 别说人了,峭壁之下树也不多,鸟都飞不来几个。 鸟都不怎么飞上来,那人还能上的来? 所以一直都没有人来这里盯梢防守。 能上的来? 没错,还真能…… 不过不是山越人,也不是别的什么人, 而是,今夜,沈心率领的这一只人数在一千人的精锐部队。 今夜沈心要做的就是登山! 在悬崖峭壁之下,让一千人都登上去! 这在古代乃是一个不可能的事。 古代为何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呢, 就是因为古代没有飞机,甚至连专业的登山工具都没有, 怎么登山? 只要上面一个人位置够好,下面的箭矢射不到, 基本上在险要的高出,来一个那就杀一个! 而且古人对于登高,那也没有那么长的绳子。 一般都是攻城的锚钩。 这种锚钩,力气大的可以直接扔到城楼上挂紧。 但是古代的城楼城墙才多高? 一般就六七米高,最高的明朝南京城,十二米! 对于古人来说,己经是特别难的事情了, 而一处峭壁的高度少说也在百米之上。 用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来夸张形容一下, 那也完全合乎想象。 就像今晚的野象山的悬崖峭壁, 有约三百多米那么高! 一般的人,是绝对上不去的。 你上去了,你整个力气和双手那都废了! 别说三百米,三十米都够累死人的。 “大将军…… 这里,就是你说的神兵天降?” 看着面前巍峨的悬崖峭壁,英布直接傻眼,—脸蒙逼。 “不错……” 沈心笑道, “就是这里!” “这,这怎么降啊?” 英布听罢,顿时苦笑道, “这得多高? 一眼望去,一年估计都看不到头!” 虽然这句话是夸张说法 但是不得不说,在这些士兵们看来的确就是这么一个感受 看不到头,那怎么上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