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刷名声-《最牛锦衣卫》
第(2/3)页
苏瞻跟朱太子发愁,而此时皇宫金銮殿上,朱佑樘以及群臣们也是一脸愁色。此时朝堂大佬们愁着怎么赈济灾民呢,竟然忘了赶紧派人去守城门。
不得不说,老狐狸们有时候也有集体打盹的时候,光想着复杂的事情了,却把最简单的事给忽略掉了。
顺天府这边没有朝廷命令,就算再着急,也不敢私自下令堵城门。
金銮殿上,朱佑樘愁眉苦脸的看着殿上大臣,刘健、谢迁等人也想不出个什么好主意来,任凭诸位大佬再聪明,手里没钱也是白搭。
去年的税收还没送到京城,再加上年前为了赈灾以及预防黄河水患,户部已经掏空了银子。要说户部有钱么?有,不过得等等,等到各地税银送过来,就可以周转开了。可关键问题是,难民们等不得啊。税银送达京城,要到四五月份了,三四个月的时间,难民们不吃不喝要是不闹事就见鬼了。
李东阳一直凝眉苦思,良久之后,出列道,“陛下,为今之计还是尽快想办法筹措钱粮。老臣建议,不如在京城内号召士绅捐粮捐款,也好解眼前的燃眉之急。”
士绅?说白了就是当官的跟有钱的,朱佑樘轻轻地点了点头,“诸位爱卿,李阁老所言乃是良言,朕会尽快命令顺天府张贴朝廷告示。如此关键时刻,还望我君臣一心,共渡难关。朕的内帑里还有四千多两银子,此次会全部用于救助灾民。”
“......”
朱佑樘和李东阳一唱一和的,皇帝陛下还把内帑剩下那点钱一股脑全拿了出来。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要逼着大家一起捐钱啊。
一说到捐钱,大臣们立马就蔫了,刘大夏抖着袖子,一脸痛心的说道:“陛下,臣囊中羞涩,也只能凑出二十两银子。”
二十两?幸亏朱佑樘性格稳重,不怎么与人争执,可是堂堂兵部尚书,好不容易捐款捐二十两,你这是捐款呢,还是打朕的脸呢?朱佑樘脸色十分难看,他觉得刘大夏不是捐款的,而是哭穷的,用这种方式,表示自己是多么的清正廉明,两袖清风。
呵呵,你刘大夏真要是两袖清风,也就不说什么了,有没有贪钱,朕会一点都不知道么,真以为厂卫是摆设?
刘大夏可是士林中的元老,又是兵部尚书,当朝大员,他捐款二十两,下边的人有样学样,最狠的是都察院一名御史,居然捐了五两。这名御史跪在地上,一脸愧疚,痛哭流涕,仿佛五两银子是他倾家荡产凑出来的,那惨状,看得朱佑樘都想给这位御史捐点钱了。
朝堂捐款,结果就凑出来不到八千两银子,朱佑樘的肺都快气炸了,饶是他平日里一副老好人的姿态,可是这次是真的被气得不轻。
未时初,顺天府终于做出了反应,一边派人张贴告示,一边与巡城司配合,开始封住京城几个大门。巡城司士兵也开始沿街巡逻,将难民请到城外,集中管理。
一听说去了城外聚集点,就可以吃免费的粥,难民们也不反抗,乖乖地去城外蹲着。只要能活着,别说是去城外吹冷风,就是去茅坑旁边蹲着,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人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
顺天府贴出告示后,京城反响不一,有些人响应朝廷号召,拿出了一部分钱粮,但有一部分则静观其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毕竟是捐款,全靠自愿,顺天府也不可能逼着别人掏钱。
当然,还有些人别有用心,跟苏瞻打着一个想法的,可是有不少呢。这次参加春闱的学子们,不乏一些有眼光的人。
如果能借着这件事,赈济灾民,捞一波名声,有点过会试和殿试,那对自己的仕途将大有裨益啊。
民间声誉良好,呼声极高,想要占个好位子,就轻松许多了。士林集团傲立朝堂,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会刷名声。
当然,老百姓是想不通这些事情的,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被他们敬仰的,一直高呼江山社稷,为国为民的名臣们,拼死拼活就凑出几千两银子。
仅仅两天的时间,城外就发生了变化,除了官方所设粥棚,还多了许多私人粥棚,只不过粥棚旁边都挂着牌子。
“房氏粥棚”、“雒昂粥棚”、“镇远侯府粥棚”.......
总之,粥棚法派粥不多,但名字是五花八门,搞得甚是热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