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跌入她的怀抱-《休夫(女尊)》


    第(1/3)页

    归云茶楼乃金陵城最大的茶楼,因了茶楼在金陵城最繁华的主街道,位置好,又有先女皇亲笔御赐“天下第一茶楼”牌匾。

    上京内达官显贵、文人学子,多喜欢聚集于此地,吟诗作赋,品天下文章。

    柳长宁赶到归云茶楼的时候,已堪堪巳时。

    跨入门槛,抬眸打量。

    茶楼内装饰雅致,雕梁画栋,丹楹刻桷。

    地面铺就汉白玉莲花方砖,头顶乃鎏金华顶,四周几根红漆粗木雕刻凤凤翔九天。

    茶楼内有两层,分一楼大堂,二楼雅间。

    大堂内置有紫檀平角方桌,蝴蝶园椅。堂内壁角挂名人书法、画作,供文人学子赏读。

    整个茶楼布局,书韵飘香、人文昌瑞。

    柳长宁入得楼内,此刻大堂内已是聚集了数百人,因了提前几日,透出风声,今日镇南王将亲临归云客栈。

    提前赶来上京备考的贡生,几乎悉数聚集于此。

    金凤王朝科举入仕并不容易,在场考生俱是通过了乡诗以举人身份进入如今的会试,他们中将有一半贡生,未来将会入朝为官。

    倘若能得镇南王君赏识,往后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出于此种考虑,聚集于茶楼内的学子们,大多存着依附权贵的心思,此刻竞相展现才华与通身气度。

    虽然镇南王君并没有露面,可二楼雅间确实已经坐着贵人。倘若能得贵人另眼相待,便是一桩天大的好事儿。

    大堂内的学子们抱有此中盘算,自发在茶楼内吟诗作赋,评比文章。

    柳长宁觑了眼一群跃跃欲试,锋芒毕露的青衫学子们。侧身,默默的在茶楼不起眼的靠窗位置,找了张圆椅坐上。

    小二姐眼尖,忙上前招呼,上得一壶竹叶青茶并一小碟糕点。

    见眼前半面银质遮面的女君无吩咐,这才规矩的退下。

    --

    大堂内的讨论一声盖过一声,因了学子中,来了位领头人,此女乃金陵城育德书院第一人,定远侯府嫡长女周怀瑾。

    虽出生士族,却比大部分纨绔无能的世家女更为优秀,乃拙玉中的宝珠。从小诗词歌赋,六艺精通。被奉为金陵城第一才女。

    倘若不是一年前柳苍云的文章问世,蜚声四海。这天下第一才女的称呼,便得落于此人身上。

    明年二月的会试,周怀瑾与柳苍云同时下场,是以有人拿两人做比,一人乃寒门子弟第一人,一人公侯之后,诗文精通。

    若两人一并下场,明年的会试角逐,便是寒门与士族间的较量,令人尤为期待。

    自周怀瑾出现在茶楼后,原本闹哄哄的大堂,逐渐有序起来。

    她主动抛出关于旱灾该如何救治的论题,在场学子们因了她的身份与学识,有序的就旱灾救治之事儿逐一发表观点,阐述救灾赈灾之法。

    众人拥簇着周怀瑾,讨论声一声盖过一声。

    “学生以为,朝廷应开源节流,加大拯灾粮饷,由当地官府对救灾粮统一发放。”

    “李君此言差矣,我朝每年旱涝灾害多地俱有发生。倘若只靠朝廷开源节流……定不是长远之策……”

    ……

    众人争论不休。

    周怀瑾眸光微闪,她抬眸觑了一眼二楼雅间,她的位置正好对着雅间“兰”字包厢,从雅间打开的窗口处,隐约能见着一片正红色的衣角。

    眼底印上那抹红色衣衫,她唇边勾出一抹贪恋的笑,很快又迅速的将之收敛。

    回神儿,不动声色的侧身,冲着身后的年轻女伴使了个眼色。

    年轻女子心领神会,上前一步,对众学习拱手道:“诸位说的句句在理,历来洪涝旱灾皆是朝廷难事。我等皆是愚见,却不知周君有何高见?”

    柳冬恭谨的转头,对周怀瑾眨眼问道。

    柳冬乃周怀瑾身边狗腿跟班,自两年前入得育德书院读书,因了学识有限,家中贫寒,在书院内步履维艰。后为了出人头地,攀上定远侯府世女,伺候身侧,境遇这才将将好转。

    她此话一出,众人的视线皆聚集于周怀瑾身上。

    连声问道:“周君有何高见?”

    周怀瑾柳叶眼含着丝温润的笑,她拱手,缓声谦虚道:“诸位大才,瑾莫不能比。既诸位询问,若以我愚见。洪涝解决之要,一则应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再之,应修堤坝,通沟渠,行水潦,安水臧,以预防为主。”

    此话一出,众人沉思片刻,脸上俱是钦佩之色。

    纷纷拱手,钦佩赞赏。

    “周世女大才,吾等弗如。”

    “周君此计绝妙!”

    “端的是天下第一才女,此计应献与朝廷,万民莫不感激女君呐!”

    ……

    被众人一番吹嘘,周怀瑾脸上的笑意更甚。

    她抬眸故作不经意的瞟了一眼二楼雅间,脸上意气风发,洋洋得意。

    却不料,人群中忽然发出一声耻笑,众人寻声望去。

    人群中走出一位女君,身着一袭葱绿素面杭绸棉衫,外罩嫩黄披风。

    应是刚从茶楼外进来,身上带着冬雨的湿气。

    她粗眉上挑,越过众学子,轻佻的打量了一眼周怀瑾,叙旧道:“两年不见,世女别来无恙。方才听人在议论洪涝,所言之词,甚是熟悉,便上前看看是不是在下同窗柳苍云,却没想到是你呐……没想到你竟然将苍云那本《天下山川治理章则》书籍里关于旱灾治理解决方法,倒背如流。端的是对苍云钦佩有加。”

    她唇边带着笑,可笑意却不达眼底。虽说出的话含蓄有礼,语气却似讥似嘲,满眼轻蔑。

    拿他人观点化为己用,为自己进入官场造势,此乃文人大忌。

    周围的学子犹豫了一瞬间,不由纷纷退后一步。

    其中有不少女君,俱是读过那本《天下山川治理章则》,如今经人点拨,仔细回想。方才周怀瑾那一番治理旱灾的言论,哪里是她自己主张,分明是照搬书中解决方法。

    这会儿看向她的眼神,多多少少带了丝疏离。

    文人最重品行,却原来金陵城第一人,原是这幅……德行,端的是名不副实。

    周怀谨神色忽青忽白,她长身而立的站在人群正中,心中怒不抑。

    倘若只是普通人拿此反驳,她尚且有办法收拾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