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开出住院卡,让病人的儿子带着病人去办理住院手续。施远腾并不急着叫下一个病人进来,而是马上打电话给肖战鹏。 “战鹏,一会有一位脑梗塞的病人住院。你要告诉大家,所有外院的、最新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我们都必须认可,不必再做第二次。当然,如果对结果有高度的怀疑,可以重复做,但要做好解释工作。”这是施远腾的风格,发现问题,马上处理,绝对不能让问题发酵。 对于长洲这位他的曾经的同事,施远腾是认识他的,也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里面的原因十分复杂。有主管部门的原因,有医院为了躲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处罚采取的措施,当然,一定也有医生本人的原因。 施远腾以前在医院时,并不理会这一套。曾有医院相关的管理科室负责人找到施远腾,问施远腾,您的药品比例为什么这么高? “没错,我的药品比例是高,请你将我开出的处方找出来,看看我有哪一张处方是违规开药的。如果有,我愿意接受医院的任何处罚,如果没有,我倒建议你去查一查哪些药品比例‘正常’的医生的处方,如果没有问题,我也愿意接受医院的处罚。” “如果你处罚我,而不处罚处方有问题的医生,我会找你论理的。”对于这些人,施远腾从来没有好脸色给他们。这些管理者何尝不知道原因所在?只是他们找错了人,施远腾的话,让他们心有所忌,从此不敢再找施远腾的麻烦。当然,他们也不会处罚施远腾。 现在,施远腾不愿意体制内的医院里的一套在自己的医院内上演,这也是他及时出手的原因。 晚上,按照施远腾的安排,专门做了两桌好菜,在职工饭堂的一个招待房里招待参与支援开业的所有外来专家。 穆可俊、傅一灯、吴歌、苏小慧、李艺彤与施远腾都出席。这些专家都是自己曾经的同事,他们在各自的科室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也是施远腾很佩服的人。 席间,苏小慧与李艺彤将准备好的、装有专家服务费的信封送到每一专家的手中。 施远腾则端着盛满茶水的酒杯,轮番与各位专家碰杯,感谢他们对医院的支持,并表示希望各位专家能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到慈心医院坐诊和指导工作。 “老朋友,我们碰一下,恭喜您华丽转身。医院很好,无论管理还是人文关怀,都做得很好。别说我们来指导,我们是来学习的。”陈萱依然不改她与施远腾说话的习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