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房产大开发-《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第(2/3)页

    治安问题没有问题了,但是万陵县四周都是乱搭的窝棚,衣衫褴褛的难民,还有那些活蹦乱跳的小孩子们。

    一下子让万陵县重新回到李昌宪未来到万陵县的那一刻,看的李昌宪连连皱眉不已。

    特别是看到那些嬉戏打闹,活蹦乱跳的小孩子们,李昌宪更是头疼,直接让众多衙役出动,把这些小孩子都抓到学堂里去。

    就连已经在家已是劳动力的适龄人,只要年龄不超过十五岁,无一例外地也被抓走了。

    李昌宪的这一举动直接让难民们吓破了胆,有的人都吓得哭声一片,万陵县县衙这是要干什么?失去了孩子们,他们还怎么能活下去?

    当何岳等人过来,告知难民们这是要送孩子们去学堂上学,难民才半信半疑地停止了哭闹,许多人都很疑惑,还有这样的好事?

    说真的,内地来的难民和万陵县本地人的教育观念不同,对于万陵县本地人来说,他们送孩子上学只是让他们识个字就行,最主要的是能习武,关键还是学堂还管吃饭。

    而内地来的难民就不同了,他们更愿意送孩子去学知识,读书识字才是内地人孩子们的出路,如果以后能学到考取秀才举人那就更好了。

    所以很多人跟着去了万陵县学堂,当看到万陵县学堂整齐的规划,学堂先生认真教诲,学堂学生们的学习面貌,他们才放下心来,都一个个地心满意足地走了。

    难民们满意了,可苦了李昌宪等人,学堂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小孩子,原先宽敞的学堂一下子不够用了。

    李昌宪和何岳等人商议了一下,决定在县城哪里划出几十亩地来,建造一个新的学堂,准备把学习相对有成的学生都搬到新学堂去,这里只留下一些新来的和年龄小一点孩子们。

    小孩子们都去了学堂,难民也没有了后顾之忧,都一个个悠闲下来,毕竟万陵县太能养活人了,县衙哪里有粮食供应,山上不缺野果子和野菜,怎么吃都饿不死。

    但是县衙也没有让他们闲着,分批挑出一些壮劳动力去修路,去建房。

    至于剩下来的老人,有县衙这里照顾,暂时也是饿不死,有时也能帮助县衙做些简单的劳动,也可以换取一些零钱来维持生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