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考核制度-《穿越初唐从造反开始》


    第(2/3)页

    殿外,似乎都响起了阵阵狂风。

    轰鸣的风声中,伴随着太上皇缥缈的声音。

    “盛世大唐,疆域千万里。”

    “分南北,化十道。”

    “开三百六十州郡,立千五百县城。”

    “户籍百万,丁口无数,分配各不相同。”

    “然,何法堪衡量天下?”

    起居郎老刘嘴唇开始哆嗦,顾不得往日引以为傲的字体,狗爬似的把李渊讲的每一个字记载下来。

    这番话,令李世民茅塞顿开。

    太上皇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太子的意思在于考核标准的不妥。

    ‘四善二十七最’听起来似乎还不错的样子,但针对于朝堂内外数百种不同的官职来说,确实是九牛一毛。

    若是再加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八个字,李世民瞬间头大。

    这该又是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不成,这样是行不通的。

    御史台与诸道考核官职位重要,人数不多,担负不起这么大的工作量。

    若是细化到每个县城,甚至还分春夏四季,那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世民凝眉,抬头正欲反驳,却见李渊嘴角噙着笑意。

    是了......

    太子提出这个问题,想必应当是有解决办法。

    “太上皇。”李世民急切唤了一声。

    李渊轻叹,感慨道:“承乾确实有办法。”

    “化整为零,层层考核。”

    “意思很简单,每一个县城有独立的考核标准,每一个群也有,同时也包括十道。”

    “而这个考核标准的制定,最简洁的办法就是以过往十年的各项数据为参考。”

    “按照增长或减少的比例,决定道郡县的成绩。”

    对比往年的成绩?

    这样一来,考核就不在是大锅乱炖,反而清晰明了很多。

    千百郡县情况不尽相同,无法统一衡量。

    既然如此,那就自己和自己比。

    这样,才真正算得上赏罚分明。

    李世民悟了,对太子是满意至极,但他很快抓住了重点...

    最简洁的办法?

    一分钱一分货,这道理都懂。

    最简洁的办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简洁,那必然也有不足。

    李世民带着些渴望道:“太子说这是最简洁的办法,那可还有......?”

    李渊摇头道:“没说,要问你自己问他。”

    “可他不是偶感风寒嘛。”李世民撇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