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庭院深深(中)-《真桃花石帝国》


    第(2/3)页

    当时大唐下嫁公主时,虽然都不是李氏宗亲,不过也沾亲带故,比如静乐公主就是太宗皇帝女儿安康公主之后。

    大唐下嫁静乐公主时,自然也有大量的陪嫁,有丫鬟、小太监等,其中有一人必须隆重介绍一下。

    鱼令徽,对了,就是那位在孙秀荣从胡弩镇回到疏勒镇后在酒楼二楼偶遇边令诚那伙人时见到的那位眉清目秀的小太监。

    当然了,当时鱼令徽还是一个九岁的孩子,眼下的他却是一个二十岁的大人了。

    由于孙秀荣的突然出现,以及与边令诚、鱼朝恩关系颇佳,他骤然崛起,连败唐军数次后,与他亲近的大唐官员、太监自然受到波及,眼下李隆基身体康健,太子及一众亲王接班的时间遥遥无期,故此,回到太子府的鱼朝恩也没有受到多大重视。

    故此,作为鱼朝恩义子的鱼令徽自然也不算什么,不过他先后做过边令诚、鱼朝恩的义子,作为一个小太监被人抢来抢去,除了生得好看,为人极为乖巧伶俐那是必然的。

    静乐公主被册封之后立即便有了独立的居所,内廷也拨了一些丫鬟、小太监等下人前来服侍,下嫁契丹王李怀秀后也陪嫁过去了,鱼令徽也在此列。

    与嫁给奚王李延宠的宜芳公主不同,静乐公主的命运就好得多,由于孙秀荣的介入,她以及跟着她来到的草原的下人们都完好无损。

    眼下,南弓晓月“大夫人”地位稳如泰山,何况她身后有整个南弓部在给她撑腰,故此,虽然她只是一个郡主,地位依旧在另两位之上,南弓晓月经过五年时间的磨砺后,对于大小事宜也有一定的处置能力,现在处理起后院事务也颇为得法。

    余烛公主有她阿婆(奶奶)照看,过的也还不错。

    就是这位静乐公主,当时下嫁契丹王时就死活不肯去,最后还是朝廷以她父母来威胁才勉强成行,来到契丹后,从小饱读诗书的一个少女骤然面对像李怀秀这样四十多岁,五大三粗,浑身散发着膻味的契丹王,自然是一百个不适应。

    她瞧不上李怀秀,李怀秀也瞧不上她,李怀秀二十岁娶亲,静乐公主下嫁时,他的长女年纪就与她差不多,他身边还有奚王李延宠的妹妹、契丹其余诸部的贵族女子,也不差她一个。

    也幸亏如此,当涅里起兵时静乐公主并没有怀上李怀秀的子嗣,否则孙秀荣是不会娶她的。

    嫁给年纪登对,又是前朝王族后裔的孙秀荣后静乐公主一开始安静了一阵子,不过后来又不满意了,幸亏有鱼令徽劝住才没有闹出大的事情。

    对于她来说,鱼令徽就是她的中行曰,当然了,到了碎叶川之后,由于兴建了轮台城、阿利施城,住进城池后她的性子也改了一些,最主要的是孙秀荣文武双全,又生得高大英俊,作为后世来人,虽然做过帝王,但对待女人还是颇为温柔体贴的,这让静乐公主安心地在西域住了下来。

    当然了,想要在后院安安稳稳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若是孙秀荣不在,各院都独立开席,自然避免不了与柴米油盐打交道,少不了磕磕碰碰,这中间鱼令徽出了不少力。

    对了,余烛公主大名叫做阿史那绾,静乐公主大名是独孤若云。

    四座院落之间有一处不大的花园,约莫五亩地大小,花园里有蜿蜒长廊相连,以避免各居之人不用越过她人的院落来到孙秀荣院落的尴尬。

    为了让诸位夫人缓解思乡之情,孙秀荣命人从纳伦盆地、乌德鞬山、单于都督府附近弄来了一些当地特产的树苗、花草种子,在阿利施栽培后种在各自的院子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