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交口称赞的这位-《外科艺术家》


    第(3/3)页

    他笑道:“这位虽说在消化科其他领域表现不够出色,但单单一个结肠领域,尤其是巨结肠方面,就已经相当出色了,在单领域‘全结肠型巨结肠’上,更是做到了全国首屈一指。”

    “这个人,值得郑重考虑。”

    “另外,我还有个人选供你参考。”

    廖院士笑道:“就是我今天带来的韦宏兵主任。”

    “他长期跟着我,也曾经跟过一段时间的秦院士和其他几位院士,虽说独立成绩有限,但经验丰富,见识宽泛,底子扎实,基础条件好。值得你考虑。”

    张主任点点头,心里把韦宏兵这个名字也记上名单。

    谢东树笑道:“正好,今天这个困难复杂病例,赵培儒和韦宏兵两个人都在,我正好接触一下,观察观察。”

    “等回头,我会把今天的观察结果,和其他几位委员都说说。让他们对这两人有更多的了解,对选新委员有个参考。”

    ……

    此时,医生办公室中。

    韦宏兵主任已经和赵培儒打过招呼,两人都埋头在病人的案例资料中。

    只是赵培儒是做个样子而已,实际上,他在竖起的资料后面,正玩着手机呢。

    韦宏兵则是专心的看着资料,越看越是心惊!

    这个病例的复杂程度,远超他的预料!

    “难怪整个京都圈子的专家会诊,都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来。”

    韦宏兵仔细钻研半天,越看心里越有些着急。

    谢院士可是说了,让他过来研究病例,还得给出初步诊断,还得制定出初步的治疗方案来。

    可他现在,别说是给出治疗方案了,连案例的几个难题之间那错综复杂的关系,都没能理清呢。

    必须得把每个难题互相之前的牵扯、以及所涉及到的医学医理都搞清楚,都弄明白,最终制定出来的方案,才不会“前后矛盾”。

    正这时,就听到谢院士和张主任的脚步声,从外面进来了。

    “谢院士!”

    地谭医院的陈艺鸿主任等一大群人,满脸笑意的过去迎接谢东树院士。

    “可算等到您了!”

    谢东树和众人简单的打个招呼后,便开始研究病案。

    他的时间很短,必须在这一小时内,把这个病例搞明白。

    “这个病例,确实有点复杂。”

    “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肿瘤过大,位置过低,另外,这需要游离的几个部分,还存在极度肥厚,过度水肿的情况,这给游离和分离工作,都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啊。”

    谢东树院士的眼光很毒辣,几眼看下去,便把所有困难,都罗列出来了。

    旁边的赵培儒,看的心里赞叹,不愧是谢院士,这眼光确实高明。

    “小韦。”

    谢院士看向韦宏兵主任:“这几个难点,你想出几个对应的解决办法了?”

    韦宏兵憋了半晌,尝试着回答道:“肿瘤过大、位置过低的问题……我想,应该尽可能向肿瘤远端解剖直肠周围系膜,最好能直至盆底肌,向上推肛,这样利于解剖。”

    谢东树听完,似乎不太满意,面无表情。

    韦宏兵心里一沉,他跟随了谢院士七八年,太熟悉这位的表情了,简直就等同与把“你回答的不好”写在脸上了。

    “其他的呢?”谢东树院士看向他:“我刚才说了六个大类的难点,你只回答了一个,还只解决了一半。”

    韦宏兵张了张嘴,还想尝试回答另外几个,可最终,他心里一叹,道:“我不敢乱说。”

    “这几个难题,彼此间相互牵扯交错,我刚才确实想到了几个解决办法,但后来发现,有几个办法是彼此冲突的。”

    谢东树院士微微点头,这韦宏兵的优点,就是量力而为,不会盲目冒险。

    谢东树院士忽然心里一动,看向赵培儒。

    能让廖庆仪院士、秦明辉院士,都交口称赞的这位……

    而且,还是能引进双镜技术的这位,也不知实际水平如何。

    他在前段时间,可听说好几位院士,都在和赵培儒接洽,想要把赵培儒的双镜技术纳入自己的大项目中,获得额外加分项。这样一位获得众多院士垂青的人才,眼光和思路水平到底如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