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就等哪家医院上钩了-《外科艺术家》


    第(3/3)页

    他脑子里有那么多“入路方式”的经验,随便拿出一点来,就够讲两节的了。

    马林听完,赶紧溜了出去,去给各家医院打电话通知去了。

    到了下午。

    各医院的肝外科领域医生,准时都来了!

    这次,四院领导层都没怎么露面,只派了个医务科窦科长,和大主任向谭,主持接待了一下。

    因为交叉讲课机制的建立,再加上这种“万院来朝”的盛况已经发生好几次。所以四院领导层都有点习以为常了。不像第一次那样,全体院委会高层出动来迎接了。

    等赵培儒的两节课程讲完……

    众人都是一副受教的姿态。

    不过,大多数人依然还都紧皱着眉头。

    不是因为赵培儒的课没讲好。

    而恰恰是赵培儒讲的太清楚,把难点都摊开,摆在众人面前了。

    这多入路联合的优势自不必说。

    关键是这缺点,在于需要多次入路,多次突破难点!也就是对术者要求高,对操作水平要求高。

    光是一个处理复杂肝门区血管的难点,就足以让很多小医院,都“望而生畏”了。

    所以听课后,只有市中心医院、三院、五院等几家医院,露出跃跃欲试的姿态。其他医院都打算放弃了。

    赵培儒在最后,补了这么一句。

    “这入路方式,光理论授课,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各家医院回去后,可以琢磨着尝试建立病人模型,推演手术预案,如果有解决不了的病人,及时通知我,我和你们一起商议方案。”

    这话一说,顿时一片赞扬之声。

    “赵主任可真好啊,这简直要包教包会啊!”

    “还承诺要一起商议方案,赵主任这是要一条龙全包么?”

    众人纷纷夸赞赵培儒。

    不仅讲理论课,还承诺要在后续的实际执行层面,继续进行指导!

    甚至可以做外援!

    众人感激的同时……

    赵培儒心里想着,我这鱼钩已经放下去了,就看哪家医院先上钩了。

    最心急上钩的,竟然是市中心医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