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石志坚的老家在新界荃湾,在这个年代也算很穷的一个地方。 石家太公二十年代从大陆来香港闯荡,那时候全身上下只背着一个铁锅,扛着一个被褥。 先是在荃湾难民营安营扎寨,后来靠着一身文化做了当地的私塾先生。 太公为人高傲,一直都以读书人自居,自诩通读四经五书,不怎么瞧得上那些下苦力的粗人。 迫于无奈,石太公年轻的时候娶了荃湾当地土著人家的女儿做了老婆。 女的不识字,这让太公觉得老婆一直都配不上自己。 直到女人一口气帮太公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才让太公高看一眼。 石志坚的老爸石达富排行老大,另外还有二叔石达贵,三叔石达荣,以及小姑石金华。 其中石太公寄托希望最大的就是老大石达富,作为长子,他也投入不少心血。 可惜石达富不是读书的料,反倒喜欢做一些粗糙的手工活,尤其喜欢缝缝补补。 这让石太公失望至极,只好把心血投注到二子和三子身上。 还别说,老二石达贵和老三石达荣都很有出息,现在也算是荃湾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就连小姑石金华也过得不错,听说嫁到了九龙一个做生意人家。 唯有石达富,因为他的理想是做一名鞋匠,给人缝缝补补,而被石太公不耻,认为有辱门风而被直接驱出家门。 那时候石志坚还很小,也就八九岁样子,石玉凤却早已懂事儿,跟着老爸石达富从荃湾出来,背着一台缝鞋机跟逃难似的讨生活。 这次过完元宵节,太公要办七十大寿,不知道怎么就想起还有石达富这个被他赶出家门的大儿子。 托人找关系,四处打听,最后七拐八绕找到了石硖尾。 当得知儿子去世,留下孙女和孙子两人之后,就托住在石硖尾的刘三哥送信过来,让他们姐弟两人到时候过来拜寿。 对于回荃湾老家给太公祝寿这事儿,石志坚是持保留意见的,他在老家鬼也不认识一个,很容易穿帮。 可是老姐石玉凤想的更多。 如果她和细佬石志坚混的太差也就罢了,她也不会舔着脸回去丢人。 可现在她不再是别人嘴里的打工妹,也不是一个月辛辛苦苦赚三百块钱就能傻乐一天的跛脚凤,好歹也是铜锣湾唐楼一房东,传说中大名鼎鼎的湾仔“包租婆”。 所以石玉凤打定主意这次一定要回去一趟,并且要大张旗鼓,气气派派地回去,让所有人都瞧瞧他们石达富一脉混的不差!尤其石达富的儿子也出息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