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累。 早知道今天就老老实实在家看书学习了,省钱,省体力,还省心。 好在陈悠悠的热情很快就过去了,没多久,她的注意力便重新回到那些漂亮衣服上。 也没买多少。 一个上午,腿都走细,到头来,就一人买了一件羽绒服,然后一人一条牛仔裤,一人一双鞋子,一人一套保暖衣。 在此之外,便是同款的羽绒服,保暖衣,放大尺码又各来两套,是给老陈和杨太后的。 等回到店里,果不其然,又被杨太后念叨了一顿,只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懂得节约,有点钱就乱花。 结果一扭头…… 真香,羽绒服就是羽绒服,可比身上的旧棉袄暖和多了。 还洋气。 忽然老陈问道:“有没有办法可以不用请人,就能增加饼胚产量?” 陈远愣了一下,却也没多想:“有啊,我还想说呢,等存够了钱,去搞台和面机,要是可以,压面机,压饼机,都安排上,这样就不用费劲和面擀面压饼了。” 有些事,根本用不着特意去思考计划。 如果没来城里,一直就在乡下小打小闹,也就罢了,可既然来了,既然准备长期做,做大,自然而然,便需要寻求机械代替人力。 好处也显而易见,省力,效率高,且产品质量均衡稳定。 陈德明诧异道:“和面机,压面机,压饼机,有这样的机器?” “是啊陈远,你可别张嘴就来,这面,也能用机器和?” 别以为乡下人就什么都会。 恰恰相反,因为平时不怎么吃面食,这一片乡下,和面还是一门技术活。 说白了,怎么样才能把面和好,水加多少,泡打粉放多少,发酵多长时间…… 那都是经验,是需要花钱专门去学的技术,一般人家是不会的。 所以,对于陈远的说法,杨玉真本能的不相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