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行画-《激荡1980》


    第(3/3)页

    刘晓杰的评价突然让周阳灵光一闪,想起自己穿越前在B站上看过的一部纪录片——《中国梵高》。

    这部片子讲述了深海特区大芬村,一群没有绘画基础的农民画工,以复制西方经典油画谋生的故事。

    这些被销往欧美的画作,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做“商品油画”。也就是说这种画和印刷品一样,只能归类成廉价的工艺品,而不是艺术品。

    当然,业内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行画”。“行画”最早来自于“韩画”的谐音,据说当初是韩国人首先从欧美接这种廉价的绘画订单。

    后来香港人看中了内地廉价的劳动力,于是来深海特区开画室、招画工,最后在深海特区发展出了一个专门做行画生意的大芬村。

    行画不需要有太多的绘画基础,就算从来没有拿过画笔的人,学上半个月也能快速上手。而算上人工、画布、颜料、画框等全部成本,像沃尔玛超市里卖19.9美元的那种小幅简单风景画,刘晓杰认为只需五、六美元就能搞定。

    周阳听他这么一说,觉得这生意有不小的利润空间。于是他让刘晓杰在唐人街里招画画的人手,自己则去跑市场,找订单。

    实际上稍微有点美术基础和艺术品味的人,即使自家的墙上空着,也不会挂这种行画,因为东施效颦更丢人。

    但对于不懂的人来说,他们是分不出行画和真正油画的区别,只要看着像就行了。至少行画是在画布上抹颜料的,凹凸的质感比印刷品好多了。

    而除了不懂画的人之外,像廉价酒店、汽车旅馆、快餐店等需要一些装饰物,又要严格控制成本的地方,也是行画的主要去向。

    周阳除了去和沃尔玛等连锁超市的采购部门联系之外,还找上了那些专门做装饰工艺品批发的商店,不到一个星期就拿下了第一批500张行画的订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