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日入百万两银子-《回到明朝当首富》


    第(3/3)页

    故而,他这个帝王自登基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从不敢铺张浪费,为的便是省下一口,以让天下太平昌盛。

    可眼下,因宁远的出现,香皂、玻璃的相继出现,让他生出一种错觉。

    就仿佛他先前那般努力、节俭……不值一提!

    也是到此时,他猛的意识到什么似的,忍不住道:“此乃经济之道?”

    宁远轻轻点头。

    弘治皇帝又是沉思许久:“所谓士农工商,绵延千年的传统,竟如此不经推敲吗?”

    自古以来,经商一直都是贱业,尤其是在读书人眼中,更是不值一提的下三流。

    可眼下,弘治皇帝看着那一大堆宝钞,心底已是快翻天了。

    先前的香皂,每月大概会有两三万两银子送入宫中,他也没太在意,但经过玻璃的预售,才让他真正意识到经商的恐怖。

    能挣银子啊!

    朝廷有了银子才能做更多事,才能兵强马壮,才能真正让这天下长治久安啊!

    而传统的所谓的勤政爱民,能吗?

    答案不言而喻。

    弘治皇帝目光深沉,顿了顿,严肃道:“宁远,此事,不得张扬,小心被人诟病。”

    “臣明白。”宁远忙是应下。

    这里面的厉害关系相当大了。

    以往,文人们,只要读读书,熟背四书五经,便能帮助君王治理天下。

    可经济之道出现后,文官们、甚至包括天下无数学子传统的那一套,就显得没用了。

    毫不客气的说,大兴商道,等若是砸了无数人的饭碗,又岂能不招人愤恨?

    所以还得老实点,低调点,闷声发大财。

    然而,即便他再老实,消息还是迅速传了出去。

    一日入银百万两,朝廷已彻底轰动。

    无数人瞠目结舌,朝堂之上也陷入到一片诡谲的气氛当中。

    换作以往,此等与民争利、搜刮民脂民膏等行径,诸多清流定是不会放过,大奏特奏。

    可这一次,朝堂上的诸多清流却少见的保持了沉默。

    形势不明,又岂能乱说?

    就在此间,翰林院有一人站了出来。

    “诸位大人,尔等,便这般眼睁睁看着那宁远搜刮银子?”

    “一日百万两,天啊,这得压榨多少百姓啊!”

    翰林学士柳林愤然不平:“为了天下百姓,老夫若不奏那宁远一本,就对不起翰林的位子,不配吃这口皇粮!”

    言罢,愤愤甩手而去。

    翰林院一片死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