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贺岁档开打-《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2/3)页

    孟轻舟本意是真的想把华艺的两部电影全给非正常安排了,不过在老韩和姜闻的劝说下,特别是接到广电领导的电话后,放了他们一马;

    年终了,各种数据即将出炉,广电不可能同意轻舟真的瞎搞;

    大炮的《一九四二》和陆传的《王的盛宴》同天上映,孟轻舟不偏不倚,各自给了26%的排片,毕竟是贺岁档,华艺和星辉也挑不出理;

    两部电影在上映的第一天就分出了搞下,而且差距相当大;

    《一九四二》以2800万的首日票房,轻松拿下了当日的票房冠军,而《王的盛宴》在一片斥责声中,首日票房不到一千万;

    即使从豆瓣评分上来看,两部电影在观众心中也分出了高下;

    《一九四二》开画之后评分8.2;

    《王的盛宴》评分6.3;

    优劣立判!

    上下五千年,中国人向来喜欢在数字上做文章,要么涂改要么遮掩。

    到了近现代,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无孔不入。

    就连现在的电影行业,无论从业者还是研究者,一律朝数字看齐了。喜欢数据说话,言必谈票房,但最起码的基本数据都令人怀疑。

    《1942》背后也有很多数字,18年准备、耗资2.1亿、10多名一线演员……言外之意,这些数字成了精良制作的保障。

    实际上,一部电影该怎样,它就是怎样。有人十天拍一部电影能拿欧洲三大奖,而以目前中国导演的视野,给他们十亿美金,他们也拍不出卡梅隆的大片。

    过去十几年,冯剧刚一直擅长讲段子,但在如何拍电影上却不得章法。

    比之《集结号》,《1942》没能突出重点,拖泥带水,缺乏节奏感,电影采用群像林立、多线叙事,本身很有挑战,搞到后面却发不上力,演员沦为道具,只留下一条未走完的路。

    作为一部大片,《1942》突出展示大历史、大手笔,全景实录般的多角度拍摄,饥民里面有地主、佃户、下人等等,官员部分有委员长、高官、司令官、军需官等等,闲杂人员还有记者、神父、日本兵等等。

    他们每个人都有故事,结果大多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第(2/3)页